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盛开在乡野的怀梆之花

盛开在乡野的怀梆之花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5-11-21 09:49:06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文化】

盛开在乡野的怀梆之花

■ 翟凌枫

“鲁明泪不干,抬头望长安”……几句嘹亮而婉转的老怀梆唱腔从河南省沁阳市南官庄怀梆社传习基地的大院里悠扬传出。推开大门,现年80岁的怀梆老艺人王桃正微闭双目,全神贯注地为学员示范唱腔。

这是我们第三次见到王老师。因行程匆忙,未提前告知老人。面对我们的到来,老人格外欣喜。“枫,你咋来了?”“这几个学生我认识,上次来过,快让孩子们坐下歇会儿!”说话间,老人紧紧攥住了我和学生的手。她的老伴笑呵呵地从屋里搬来板凳,还张罗着要为我们摘柿子吃。

一阵寒暄过后,我们道出了此行的目的:一是今年五月拍摄的纪录片《古韵新声:怀梆的守艺和焕新》参加了河南省文创大赛并获金奖,特来向老人报喜;二是我们计划下一步为老人拍摄一部专题纪录片,想和她商议一下。老人似懂非懂地听我们说了半天,最后说了句:“我也不太懂这些,但只要是宣传怀梆,我全力配合!”一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相视而笑。

提起王桃老师,我幼年时常听曾在怀梆剧团工作的姥爷说起。她6岁学戏,师从父亲王廷顺与张树柱等名家,可谓师出名门。14岁便开始带团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豫西北一带颇有名气。17岁开始收徒授艺,至今门下弟子近200人,可谓桃李满天下。退休之后,别人含饴弄孙,她却退而不休,奔走于焦作、济源、洛阳、新乡一带,唱怀梆、教怀梆、传怀梆。2013年,还自掏腰包购置戏箱,组建王桃老怀梆剧团,坚持演出,传播原汁原味的老怀梆。

2023年,大字不识一个的王桃和老伴骑着电动三轮车,多次往返于乡村与沁阳文化部门之间,硬是凭着那股倔劲儿,几经周折,终使南官庄怀梆传习基地落地生根。如今,基地每年无偿接待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戏曲研究者、戏迷朋友等,不管谁来,王桃老师都热情相待、倾囊相授。她常说:“只要愿意学老怀梆,我就愿意教。这些东西我不想带到土里。”令人闻之动容。

拍摄几段视频后,王老师在院中竹荫下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去年春天,一位来自温县的大学生慕名前来学戏。几次接触后,王桃注意到他衣着俭朴,便问起他家中情况。原来,这个学生自幼父母双亡,与祖父母相依为命。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怀梆后,他便深深迷上了怀梆。听说沁阳南官庄建了怀梆传习基地,他便蹬了几十公里自行车来到这里。王桃听后,半晌无言,默默从口袋里掏出三百元钱,硬塞到学生手里。“孩子,好好学怀梆,也要好好吃饭。”那一刻,师徒二人泪眼相望。

聊天中我们才知道,王桃从沁阳市怀梆剧团退休后,因不是干部身份,每月退休金还不够2000元。可即便收入微薄、演出团还常常入不敷出,但她生活简朴、性格豁达、为人豪爽,常年又活动于乡间舞台,深受农村老百姓爱戴。每到一地演出,乡亲们总会亲切地唤她的乳名——“桃儿”。

我的学生冯星宇来自河北石家庄,从小酷爱戏曲。见到王老师后,二人一见如故,竟成了“忘年交”。在听完他唱的几段河北梆子和豫剧后,王老师笑出了一脸灿烂的花朵,开玩笑道:“这孩子有灵气,留下给我当徒弟吧!”一束温暖的夕阳洒落院中,笼罩着一老一少,时光也在此刻变得轻柔而绵长。

临别时,王老师紧紧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眼神里满是不舍。“奶奶,过一阵子我们再来,您保重身体。”学生们一一向她道别。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官庄村,回首望去,那一株盛开在田间地头的怀梆之花,散发着泥土的坚韧与芬芳,不惊艳,也不张扬,却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87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