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实务操作 >> 实务操作(探讨)电子报 >> 远程异地评审:为政府采购立起“技术防护墙”

远程异地评审:为政府采购立起“技术防护墙”

栏目: 实务操作(探讨),电子报 时间:2025-11-14 09:45:55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来自实践】

远程异地评审:为政府采购立起“技术防护墙”

■ 曾凡俊

远程异地评审作为政府采购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其并未改变评审制度本身(如专家产生的机制、评审的标准等),而是通过改变评审“空间”和“连接”方式,阻断原有线下模式下发生的舞弊行为,解决了“机会”问题。

远程异地评审真正能解决围标串标问题吗

笔者认为,远程异地评审能极大程度地遏制围标串标现象,是解决该问题的“利器”,但非“终极武器”。它通过随机匹配异地专家、切断本地企业与专家的线下联系,从空间上瓦解了围标串标依赖的“熟人网络”,让传统的利益输送难以实施。但对于通过线上暗号、虚假材料等隐蔽方式串标的行为,仍需依赖标书查重、资质核验等其他技术手段辅助识别。

围标串标行为主要是通过提前收买、勾连本地评审专家来实现。而远程异地评审,尤其是在“副场”的专家,其来源不确定,是通过随机分配的模式选取的,这使得供应商无法预知,也无法精准地接触到所有评审专家,因此远程异地评审模式大大提高了串通成本和不确定性。

远程异地评审模式还增加了信息壁垒。评审专家分散在不同地域,彼此之间不熟悉,在评审过程中独立操作,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私下交流,使得他们之间形成串通的难度急剧增加。

远程评审主要解决的是“评审环节”的串通,如果串标发生在更早的阶段——例如,供应商之间在投标前就已经达成“陪标”联盟,操纵报价,那么这种情况可能需要依靠大数据分析等事后监管手段来发现。

远程异地评审可以解决专家不够不专不公问题吗

笔者认为,远程评审可以部分解决“不够”和“不公”,但对“不专”问题作用有限。

远程异地评审打破了地理界限,可以将全省乃至全国的专家资源整合成一个“大池子”。对于小众、冷门专业的项目,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专家,彻底解决偏远地区“无专家可抽”的问题。

同时,专家在异地评审,脱离了项目本地的“人情社会”,使得专家能够更加独立、客观地依据招标文件进行评审。

但远程评审本身无法直接提升专家的专业水平。若要根本解决“不专”问题,还需要依赖专家库的动态管理、精细化分类、持续培训和考核淘汰机制。

远程异地评审可以解决人为干扰问题吗

远程异地评审能极其有效地解决“现场人为干扰”问题。评审专家不在项目所在地,采购人代表、监管人员、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与专家处于不同空间。任何试图进入评审现场进行当面指示、暗示、施压的行为都失去了物理基础。

远程评审系统通常设计了严格的权限管理和音视频监控。主场的任何人员与副场专家的通讯都受到严格限制和全程记录,且多为单向、必要的技术沟通。这形成了“防火墙”效应。专家在独立的空间内评审电子标书,无法被外界窥屏,也无法接收外来纸条等传统干扰信息。

远程异地评审在解决“人为干扰”这个问题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近乎绝对的隔离,它让评审活动的“独立性”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未来,融合AI、大数据分析,在远程评审系统中增加智能辅助评审、雷同性分析、行为监测等功能,形成“人防+技防”的立体监管网络。同时,推动立法保障,将远程异地评审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固化为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操作规范和各方权责,使其从“可选动作”变为“规定动作”。

总而言之,远程异地评审是当前推动政府采购走向更加公平、公正与专业的最有力杠杆之一。它通过技术手段重塑空间规则,为构建清朗、透明的采购环境提供了关键性支撑。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85期第4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