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改旧时色 老区已换新容颜
山河不改旧时色 老区已换新容颜
——政府采购绘就山西长治老区振兴新画卷
■ 本报记者 马金眈 彭勇琪
“我在武乡,一身红装”。车子刚进入武乡县,几个红色的大字便映入眼帘。
“武乡曾经都是破旧的楼房,大部分楼层都是6层以下,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新建了很多高楼,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陪同采访的山西省长治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宋杰介绍说。
武乡县隶属长治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太行山、太岳山为依托,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长治地处太行山腹地,是当时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长期驻地,作为革命老区,这里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
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眼前一片热闹:有游客参观,有老师带队研学,有团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记者看到一位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学习抗战历史。
“我看到了八路军之前的军装和鞋,就能感受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他们坚强不屈的精神非常感染我。”“我看到白求恩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救助中国战士,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孩子们对记者说。
“这是我第二次带孩子们来长治武乡研学,这次发现场馆有很多的变化,比如我们原来了解抗日根据地,只是根据一张图片,但是现在它‘动起来了’。孩子们站在那儿,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抗日根据地是哪一个片区。”带队的老师说。
这位老师所说的变化,正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通过政府采购带来的。纪念馆财务科科长孙旭平告诉记者,为做好展馆建设,纪念馆对部分老旧场馆进行了以旧换新、设备更新改造,并通过政府采购选择文物修复专家团队,开展文物修复。同时,采购恒温恒湿设备、文物库房安防系统等先进的文物保护设备,为文物长期妥善保存提供条件。在展览效果提升方面,采购了多媒体展示设备,对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大捷多媒体景观进行提升改造。纪念馆还打造了多个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展览,巧妙运用光影结合实景的先进技术,更生动、全面地展示八路军抗战历史,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八路军抗战的激烈场景,极大地增强了展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009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强调,要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政府采购对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次次的助力,让其“旧貌换新颜”,更好弘扬太行精神。如今,纪念馆每年接待观众逾百万人次,充分带动了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
在被誉为“新中国金融摇篮”的黎城县冀南银行旧址楼内展厅,长治市财政局工作人员石璐对记者说:“我很早之前来的时候,里面什么都没有,现在多了很多陈列和展览介绍。”走进冀南银行旧址,跟着讲解员的讲解,记者不仅看到了当时的冀南币、贷款契约,还了解到了那段抗战历史。在黎城县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周围的纪念馆内,陈列了各种兵器,一些展示还配有自动讲解服务,只要有人站在设备下面,就会自动播放讲解……
“通过这些展览,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这里。我们也是尽力配合做好展馆的建设工作,满足现代游客对文化体验的多元化需求,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红色文旅新活力。3年来,展馆共吸引游客近120万人次,游客逐年递增22%。”黎城县财政局副局长张帅中说。
太行精神传承活力彰显,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2024年,长治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别增长12.15%、22.99%,革命文物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小米加步枪 好米在武乡
太行山西麓,平均海拔1400米,白天日照充足,夜晚气温低,红铁土壤覆盖耕地,这里85%的人口从事农业,是历朝历代贡小米产区。“小米加步枪”的太行精神在这里诞生。
小米好如何转化为农民过得好?自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以下简称“832平台”)上线以来,武乡县积极推进小米产品入驻。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有机小米种植、科研育种、生产加工、农教研学培训、农耕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企业。自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政策实施以来,公司积极与当地脱贫农户合作,生产有机小米。
“我们当时与农户沟通合作,特别困难。”谈起当时的情景,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张晓勇对记者说,“有机小米需要连片种植,有的村庄谈到最后,有几家农户不同意,就没办法进行下去。后来,有一个村庄的党支部书记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并且全力支持,很快我们与这个村庄达成合作。得益于种植有机小米,如今,这个村庄也一直在受益,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
该公司员工张东平向记者介绍,公司主要通过“流转+订单”的模式收购小米,流转模式即企业租用农户的土地进行种植。订单模式是公司与农户合作,公司提供种子、技术,秋天的时候,按照市场一倍的价格回收,从而带动农户的增收。回收的小米,经过加工和包装,直接通过“832平台”进行销售。
武乡县财政局副局长王宇鹏表示,近年来武乡县财政局坚决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利用“832平台”,搭好政府、企业、农户联系的纽带,惠企惠农,为企业找销路,给脱贫农户带收益。
除了小米,长治还有党参等农副产品在“832平台”上销售。长治市财政局副局长吴兴表示,长治强化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份额预留政策落实,2024年全市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2673.46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助力农副产品品牌打造和推广。通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4年长治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万元,建成省级精品示范村49个。
从实验室“微创新”到民生“大守护”
“我们先对样品进行处理,通过提取、净化、浓缩等步骤,最后放入仪器进行检测。”在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下属的农产品检验科,实验室里正在做着芹菜的农药残留检测。
“我们实验室于2009年成立,当时仅配备一台液相色谱仪与两台气相色谱仪,能够检测的农药参数较少。后期由于业务量的增加,先后采购了一台液质联用仪和一台气质联用仪。之前实验室仅能够检测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参数,通过政府采购,目前我们能检测更多种类的农药,涵盖了大多数农药残留检测项目。”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检验科郝玉敏对记者说。
谈起这几年的变化,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检验科科长李楠楠对记者说:“通过我们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能够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帮助广大农民更规范地使用农药,帮助消费者更科学地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为更好地服务监管、服务产业、服务民生贡献绵薄之力。”
“在长治,社会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镇新增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为老区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长治市财政局局长张剑对记者说。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太行精神。从昔日的“抗战热土”到如今的“振兴高地”,长治既保留着革命老区的精神底色,又挥洒着发展的时代笔墨,烽火年代的记忆与今日蓬勃发展的画卷紧密结合,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彭勇琪摄)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