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已富 老区不老
阜平已富 老区不老
——政府采购助力河北阜平乡村振兴纪实
■ 本报记者 吴敏
通讯员 张琦 闫书平
初秋,河北保定阜平县境内的太行山上,沉甸甸的大枣压弯了枝头,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
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走进阜平,看到这里乡村振兴、产业多元、百姓幸福,同时也看到,政府采购的印记被深深地烙在阜平振兴的每一个角落。
石头缝里长出“摇钱树”
“九山半水半分田,石头缝里难挣钱。”这是十几年前阜平的真实写照。
由于地处太行山深处,自然条件恶劣,阜平曾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典型代表,2012年贫困发生率高达54.4%。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说:“聂帅对阜平非常关心,他讲过,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说到阜平老百姓生活依然贫困,聂帅掉了眼泪。我在福州工作时就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我脑子里对阜平有很深印象,这是我对阜平革命老区的一个情结。”
总书记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后,结合阜平革命历史,提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吹响了全国脱贫攻坚的号角。
13年过去了,胭脂河畔的大棚里,一朵朵香菇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太行山脉的云蒙山上,一棵棵枣树枝繁叶茂果实饱满;硒鸽养殖基地里,一只只富硒鸽扑腾着翅膀咕咕地叫着……革命老区已不见当年贫穷的痕迹。
2020年2月,阜平县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16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8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总书记寄予的“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嘱托变成生动现实。脱贫以后,阜平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引领下,我们抢抓2021至2025年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时间窗口。过渡期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0.4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9.35亿元,省级资金17.2亿元,市级资金1.86亿元,县级安排衔接资金2.08亿元,有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阜平县财政局局长刘建明说,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1亿元,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为更好支持乡村振兴,政府采购在其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阜平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以下简称农水局)副局长刘吉军表示,比如通过政府采购建设食用菌大棚以及政府采购大枣深加工生产线等方式,将财政衔接资金变成实实在在扶持村集体经济的“捕鱼工具”,而不只是直接投喂的“鱼”。
据了解,当年,为让阜平尽快脱贫,县政府请来农业专家选择最适合阜平发展的产业方向。专家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产业转化效率,重点选择了发展食用菌。如今,食用菌产业已然成为阜平的支柱性产业,全县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8万吨左右,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近11亿元,直接带动群众1.5万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这里产的香菇还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从2015年至今,我县利用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建成的食用菌大棚共计4000余个,而通过政府采购为村集体建设的食用菌大棚超1800余个。”阜平县农水局食用菌办公室主任马树刚告诉记者,除了大棚自身建设外,大棚园区的配套项目建设也是通过政府采购,比如配套水井以及冷库建设等。
政府采购建设食用菌大棚扶持乡村振兴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阜平县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齐建利说:“农水局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为村镇建设大棚,大棚建设好以后交给村里,作为村集体资产。县里分别有3家食用菌企业通过企业代管运营模式给菇农提供一站式服务,菇农通过租用村里的大棚,企业代收棚租后转交村集体。这样,村里就可以获得一笔大棚租金,这笔租金可以为村民分红。另外,村民通过企业租赁大棚进行种植,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以及负责后期的收菇和销售,财政还为菌棒和大棚投了农业保险,每个菌棒保险费大概3毛钱,一系列的操作下来,村民可以毫无风险地获得食用菌种植收入。”
阜平县城南庄镇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银权告诉记者:“在我们村地头上通过政府采购建设的食用菌大棚有83个。村里拥有所有权的大棚是12个。其他大棚因为是租建在村里的土地上,村里还可以获得一笔大棚建设租地收入。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日子越过越好,都得感谢党和政府。”
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规模走上了“高速路”,其他产业也不能落后。同样的思路也用在了阜平大枣产业上。阜平大枣种植历史悠久,甜度可以达到75%,也是地理标志产品。抗战时期,太行山上的野枣和枣树叶曾是百姓和八路军果腹的好东西。由于新鲜大枣保质期短,所以得依靠深加工产业。“枣酒是阜平大枣最有特色的延伸产业,老百姓以前自己也会酿枣酒,附近十里八乡的都知道阜平枣酒好,因此,我们选择枣酒作为主要的延伸产业。”阜平农水局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刘博介绍。
“政府采购支持产业发展的路子有了成功样本,我们会积极宣传相关政策,让这条路走的人越来越多,百姓受益越来越多。”阜平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闫书平说。
红色资源铸成“金饭碗”
阜平的“金饭碗”是什么?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丰富的红色资源。
阜平是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所在地;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是1948年毛主席在城南庄起草并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描绘新中国蓝图的地方;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地方……除此之外,阜平还是人民币设计与首批印制的重要起源地,也是晋察冀边区高等法院等红色司法的重要发祥地,很多单位都可以在这里开启寻根之旅。
“阜平的文旅资源得天独厚。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为阜平留下了大量红色资源,国家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处5点。现在这些旧址都是最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先辈们留下来的‘金饭碗’。”阜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刘亚曼说道。
在阜平,点亮红色旅游“地图”的第一步,就是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该馆位于阜平县城南20公里处的城南庄村,南临胭脂河,北依菩萨岭,群山环绕,松柏苍翠,风光秀丽,占地17万平方米,由纪念广场、主题展馆、雕塑广场、旧址区、后山区五部分组成。
“1972年,阜平县委、县政府依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建立城南庄革命纪念馆,2005年建成‘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专题展馆,并正式更名为‘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主题展馆通过图文并举、配合文物的方式,全面展现了晋察冀边区根据地的初创、建立、发展全过程。游客可以在这里对根据地的历史以及阜平抗战历史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了解。”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副馆长王芳介绍道。
先辈们留下的“金饭碗”也得适时维修保持原貌。“今年我们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对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进行了修缮。一般来说,土木材质的古建筑容易因虫蛀、天气原因等被损毁,因此基本10年就得修缮一次。这次我们通过先采购专业文物设计单位,然后再采购维修单位的方式,明确修缮点位,精准维修需求,最终采购到一家专业的维修公司。”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蔚亚航介绍。
此外,红色旅游必去的还有花山村和史家寨村。目前,花山村的旅游提升工程已完成,史家寨村的提升工程即将开启。“这两处的修缮都是依托红色美丽村庄巩固提升项目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能力的。”阜平县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是中组部联合财政部于2020年启动的。核心目标是建设坚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通过修复红色遗址、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实现组织振兴与产业振兴良性互动。最终目的是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建设美丽村庄为重点,挖掘村庄红色历史,丰富红色旅游产品,拓展红色旅游产业链,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创收。
“作为政府采购项目,城南庄镇花山村红色美丽村庄巩固提升工程主要对游客中心进行提升,内部进行了多媒体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设置了农产品展销区;新建了标识标牌,在显眼处树立起了村标;对花山村水库进行了打造等。”阜平县城南庄镇组织委员、统战委员王珺说道,这些旅游设施完善后,将吸引更多游客到花山村,促进村庄旅游业的发展。
“史家寨乡史家寨村红色美丽村庄巩固提升项目也是通过政府采购完成的。此前,史家寨村没有像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那样的专业讲解员,此次提升完成后,史家寨旧址中的历史陈列馆将焕然一新,硬件、软件结合的多媒体设施将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接待、讲解服务,能够让晋察冀边区的故事更好传扬。”阜平县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说。
“这些红色旅游资源质量的提升保护了红色遗址,建设了美丽村庄,让阜平人端牢‘金饭碗’,乡村振兴形成良性循环。”阜平县财政局副局长李强表示。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硝烟散尽是曙光。今天的阜平已很好,明天的阜平将更好。
阜平历史
阜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总面积249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209个行政村,人口22.77万,自古以来就是西部内陆地区进出华北地区的重要通道,被誉为“冀晋咽喉”“畿西屏障”。
阜平1925年建立中共党组织(中共阜平县小组),1931年建立中国北方第一个苏维埃县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1937年以阜平为中心创建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长期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聂荣臻、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阜平战斗生活过。抗战时期,阜平人口不足9万,养活了9万多人的部队和工作人员,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光荣牺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曾被毛泽东同志亲笔授予“模范抗日根据地”光荣称号,被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称之为“新中国的雏形”,被彭真同志称之为“建国基石”,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用“坚强堡垒、前进阵地、战略支点、建国基石”16个字来概括。
阜平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创建全国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印制出版全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召开全边区第一届参议会、设计印制全国第一套人民币……
阜平还是“两个动员令”发出的地方:一是在这里发出了新中国成立的动员令。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来到阜平城南庄,其间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发布“五一口号”,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成为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二是在这里发出了新时代全国脱贫攻坚的动员令。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迎风踏雪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向全党全国发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阜平也由此开启了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的新阶段。
(整理/吴敏)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