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政采“工具箱” 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财政部门坚持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作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采购对各行各业都有深刻影响。面对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的引领作用、如何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如何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问题,《中国政府采购报》特举办“政府采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活动,邀请业界代表建言献策。
用好政采“工具箱” 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共同探讨政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财政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财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万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前不久,全国两会指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站在财政的角度看,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加强地方财力保障、优化税费政策、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等,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政策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采购对各行各业都有深刻影响。一方面通过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规模调整,影响微观市场主体经济行为,进而实现既定的宏观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公平、规范的政府采购市场秩序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采购中,我们对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激发市场活力。可以说,政府采购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完善,采购规模逐年扩大,采购效益不断提高。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政府采购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服务于国家战略。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等,为市场主体提供清晰稳定的政策预期。
作为部属新闻媒体,中国财经报社所属纸媒和新媒体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定不移地守好守牢财经新闻宣传主阵地,成为财经政策解读、新闻传播、经验交流、理论研究的主要载体和核心渠道。目前,中国财经报社出版包括《中国财经报》《中国会计报》《中国政府采购报》在内的三份报纸,拥有网站、微信、微博、APP、视频号等20余个新媒体平台账号,粉丝总数超过1200万,日均有效传播量100万次以上,成为在财经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机构。
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财政部国库司等司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政府采购报》长期关注政府采购政策解读、案例解析、绿色采购、营商环境优化、代理机构规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话题,为政府采购各方主体提供权威、快捷、丰富、有益的新闻资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政府采购报》每周两期,每期8个版,同时运营中国政府采购新闻网以及微信号等,微信号粉丝在150万以上,已经形成了纸媒、网站、微信公众号与APP客户端相互借力、相互助力的全媒体格局,在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官方媒体,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坚持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讲好政府采购事业蓬勃发展的故事,讲好政府采购人奋勇前行的故事,讲好政府采购参与各方共同奋斗的故事,为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贡献媒体的一份力量。
面对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的引领作用、如何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如何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问题,我们希望在本次研讨交流会上,各位能畅所欲言,为政府采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我们期待,所有相关热点话题都能通过《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多媒体平台与大家分享、交流。我们坚信,各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有效发挥,必将助力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推动广东政采工作迈上新台阶
广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胡建斌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研讨谋划建立符合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政府采购体系,既突出前瞻指引,又注重实践指导,富有现实意义,非常必要及时。
一直以来,广东省财政厅高度重视政府采购工作。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9万亿元,增长4.3%,税收占比73.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5万亿元,与上年持平。政府采购规模超4000亿元,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广东更加注重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特别是连续实施三轮预算管理改革,分别以财政放权、加强统筹、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为切入点,推动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广东财政管理工作考核连续四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考核连续三年获全国第一。广东在财政部的指导下,率先实现存量隐性债务清零,数字财政系统率先实现全省全面上线运行,时任财政部刘昆部长称赞“在财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政府采购一直是广东财政改革的着力点之一,近年,我们打造了覆盖省、市、县(区)三级,集网上监管、交易和服务于一体的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与数字财政核心业务系统深度融合、互联互通,实现政府采购业务“预算—采购—支付”的全流程闭环运行,在规范采购行为、强化财会监督、提升管理效能和支撑财政决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思考从三个方面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提质增效。一是紧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二是紧扣行政事业资产共享共用等降本增效举措,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力;三是紧扣财会监督系统推进提升政府采购监管效能。
政府采购不仅是执行环节的工作,而且是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帮助广东进一步理清思路举措,推动广东政府采购工作迈上新台阶。
夯实“稳”的基础 激发“进”的动能 提升“立”的实效
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管理处副处长 张宇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
在政府采购工作上,我们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创新、中小企业、乡村振兴等政策措施,有效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对经济恢复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前不久刚闭幕的2024年全国两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今年政府部门干什么、怎么干作出安排部署。政府采购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下一步要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精神,围绕“提质增效”做文章,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及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有关要求,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以政府采购市场环境的提质增效夯实“稳”的基础。继续做好“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政府采购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二是要以政府采购政策体系的提质增效激发“进”的动能。加快建立政府合作创新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研究制订对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三是要以政府采购法规体系的提质增效提升“立”的实效。加快推进政府采购法修订工作,加快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等。
高质量发展为珠海特区再添新动力
广东省珠海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 戴伟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两次来到珠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勉励珠海经济特区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为新时代珠海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珠海作为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233.2亿元、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增长5.7%。社会活力迸发,人气集聚加速消费回暖,全年珠海口岸出入境1.64亿人次、日均超44万人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2%。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珠海财政部门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3”思路举措,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3年,珠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2.4亿元、增长10.3%,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万元,居全省第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1.8亿元,人均民生支出1.72万元,全省第二。
近年来,在财政部、省财政厅的关心指导下,珠海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服务,强化监管,通过在全省率先实行“供应商诚信分级管理”、全省率先实施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精细化管理、全省率先出台创新产品政府首购订购实施办法等举措,着力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保障各类企业自由、公平、高效地参与市场活动,促进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次研讨交流会选择在珠海举办,不仅是对珠海政府采购工作的肯定,更是对珠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期待。政府采购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政府运行的效率,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深感学习政府采购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认真学习兄弟省份的工作经验、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努力提升政府采购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政能量”
山东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 王晶
近年来,山东财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打好政策“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政能量”,助力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更强活力迈进。
一是聚焦创新驱动,强化政采导向。围绕支持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先后印发十多个制度文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制度供给。如出台山东“服务企业创新20条”,实施“采购+科技+金融”,推动科技型企业政府采购“惠企贷”优化升级等。政策实施以来,已为381家科创企业供应商提供合同融资25.8亿元。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将支持中小企业一系列政策纳入《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2023年,全省政府采购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832亿元,占合同总额的84.9%,发放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104亿元,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聚焦绿色低碳,勇当“碳”路先锋。抓住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通过落实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政策、执行绿色采购需求标准、加大新能源汽车采购力度、推进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利用,搭建起政府绿色采购的“立体格局”。如:要求全省党政机关除特殊工作要求外,新增公务用车全部采购新能源汽车。指导高校、医院、集中办公机构等采购合同能源管理服务6.68亿元,较上年增加6.4亿元。同时,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搭建全省绿色建材采购平台,加快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建设,为绿建产品推广应用打好基础,为批量集中采购创造条件。2023年,全省纳入绿色建材试点的项目超过140个,建筑面积512万平方米,总投资943亿元。
三是聚焦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政采。推进全省采购“一个标准”。打造政府采购省级地方标准,推动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标准化。实施采购“一网通办”。加快流程再造,推进采购各环节“一件事”全流程网办。推动沿黄资源“一域共享”,加快实现商品、供应商、专家及诚信管理等信息的共享共用,探索构建“以需带量”的框架协议采购、批量集中采购等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四是聚焦“管”“服”并重,提升服务效能。坚持依法行政,压实采购主体责任,探索数智化内控管理模式,建立约谈督导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引导采购主体对采购负“第一责任”。加强代理机构监管,开展代理机构专项清理,共清理已失去市场主体资格的代理机构667家,冻结连续2年未开展业务的代理机构3000多家。严肃专家选聘使用,推行“红黄牌”专家管理,实行打分量化评级,畅通“能进能出”淘汰机制,不断优化评审专家队伍。提升服务水平,推行预采购、跨部门联合采购、延续性服务等便利性政策,提升采购便捷度。推行零基础采购模板、可视化指导、问答式解读,让企业“一看就懂、一用就会”。建立全流程信息公开机制,实时监管信息发布动态,提升采购透明度。
下一步,山东将以全力抓好绿色建材试点和行政裁决示范点为契机,着力提升政府采购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平,着力提升政府采购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着力提升政府采购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水平。同时,更好发挥政策功能,持续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府采购力量。
推进联合采购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 王国梽
前不久,财政部制定出台了台式机等7个采购需求标准,这标志着政府采购的制度规则在促进统一市场建设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为了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有必要以落实需求标准为契机,以框架协议采购联合征集、结果共享为抓手,在推进带量采购、发挥规模效应上迈出新步伐。
分工、合作、共享、共赢是一个社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框架协议作为一种新的法定采购方式,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探索更为高效的组织实现形式。从征集主体看,由于涉及的品目多,每一个集采机构分别组织几十个品目的需求设计,调研的成本高,财政审核的成本高,征集过程中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也高。如果能够发挥不同集采机构的优势,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开展联合征集,实现结果共享,不仅能够避免上述多个角色的重复劳动,提高征集效率,还可以以量换价,增强议价能力,实现带量采购。从响应主体看,各集采机构分别征集,相近区域内不同集采机构针对同一个品目的征集项目,同一供应商需多次跨平台响应,增加了供应商响应成本。从征集结果看,一个相近的区域内,不同征集机构针对相同品目开展的征集,因不同采购文件需求指标间的差异,可能出现产品或服务种类不一的情形。即使是产品及服务相同情形下,不同集采机构征集的入围价格也可能不同,相同产品多次征集之间的时间差,也给一些违约行为的处罚界定增加了难度。从落实政策的效率看,近年来,集采机构在落实政策功能环节,承担了很多重要任务。同一种产品在采购环节多头征集,采购需求分档不一,导致技术路线在市场竞争中聚拢的成本较高,容易影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执行效果,这些情况,都迫切需要我们开展联合征集。
对于探索联合征集,实现结果共享,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一是在品目选择上,可考虑选择一些全国性色彩强、地域性色彩弱的品目开展联合征集试点。比如软件、打印机、复印纸、投影仪、扫描仪等对区域产业影响不大的品目。二是在需求设定上,可以发挥各集采机构的长处和优势,针对上述品目,分工协作、共同研究,形成相近区域内统一的框架协议采购联合征集需求。三是在征集主体上,由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共同拟定征集方案,报各自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后,由牵头单位组织开展一次性征集,并负责公告发布、评审组织、结果公示以及质疑处理。四是在结果部署上,根据实际情况,由参与单位将征集结果分别部署在各自的电子化采购平台上,供各层级采购人二阶段交易。不具备电子化采购条件的区域,也可以考虑按管理关系,在区分各自采购金额的基础上,同其他具备条件的单位合作,充分发挥已有平台作用,共享交易平台资源。
通过联合征集,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切实回到政府采购带量采购、以量换价的初衷,切实降低各方的参与成本、监管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方面,向“有序扩大统一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方面,向聚焦政策功能落地方面,在政府采购领域作出一些有益探索。
持续优化政采营商环境 积极有为服务龙江振兴发展
黑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谦
政府采购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2023年,黑龙江持续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数字赋能为引领,持续优化全省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有力有效助推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一是聚焦标准规范,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持续完善政府采购监管制度体系,在2022年出台《黑龙江省政府采购文件编制及评审活动禁止行为清单》等14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出台和修订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询问、质疑和投诉办法等制度24项,初步建立起涵盖采购方式、采购需求、采购流程、权益救济等多个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公平、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二是聚焦数字赋能,增加市场主体的便利度和获得感。以服务对象需求为根本,让“数字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借助数字技术,推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采购效率、提高权益救济便捷性。推进“不见面”异地评标。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全省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37个,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或领域专家资源不足、因“熟人化”“被围猎”影响评审公正性问题。推进权益救济“网上办”。实行询问、质疑、投诉业务全程网上办理,提高权益救济活动的便利性。全省网上办理投诉案平均办结时限为15.2个工作日,办理效率大幅提升。推进“智能化”便利服务。推广使用政府采购移动办公App,企业可通过移动端在线投标响应、查询采购结果,参与采购及获取信息的便捷度大幅提升。
三是聚焦助企纾困,靠前发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全面承接落实国家政策,同时推出龙江特色举措,多措并举惠企纾困。包括:提高首付款比例,增加企业“现金流”,将对中小企业的合同首付款比例由30%以上提高至50%以上,其中小微企业提高至70%以上,帮助中小企业在项目交付前提前回笼资金177.82亿元,增加现金流35.76亿元。推广“互联网+政府采购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采购投标(响应)、履约电子保函开函近6000笔,替代保证金1.61亿元;供应商获得政府采购合同融资209笔,金额2.14亿元。提高预留份额和价格评审优惠幅度,提高中小企业“中标率”,全省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项目3.26万个,占采购项目总数的86.02%,资金达318.19亿元,占采购总额的89.14%。
改善营商环境是振兴东北的突破口之一。近期,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黑龙江省是获评进步最明显的五个省份之一。龙江冰雪旅游火爆“出圈”,也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下一步,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将运用政府采购这一政策工具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市场主体能力,驰而不息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政采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裴育
通过政府采购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和高质量发展,是政府采购的初衷和最终目标。高质量发展从它的特征来看,可以归结为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和开放共赢五个方面。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包括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率提升等多种途径。
政府采购如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包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保障公共服务、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七个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到有关领域,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产业发展是通过一些政策工具,比如: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支持绿色发展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国内需求,可以通过加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力度,包括:政府采购货物、工程或者服务,有力刺激消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即通过加强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有效防止腐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责任感,树立法治政府形象;保障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福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社区服务,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尤其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我们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他们提供帮助;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即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优先采购来促进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政府采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如何选择?一些主要的路径包括:优化采购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民生、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培训和人才培养以及强化监督和管理。
在强化监督和管理方面,我以政府采购审计为例,审查采购计划与预算,主要审查是否存在计划外采购以及是否突破经批准的采购预算;审查采购执行方式,主要审查是否将集中采购化整为零变为自行采购,是否存在采购程序不合规,是否将公开招标项目化整为零变为非公开招标,是否存在采购价格不合理和收受回扣等问题;审查招标文件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存在设置不合理的条件或门槛,指定投标人,是否指定特定商品或品牌;审查采购合同,主要审查合同内容与招标文件内容是否相符,中标后是否将项目分包,是否按合同约定内容执行。审查采购实物规格,主要审查是否账实相符,是否货不对板。
此外,今年最火的一个词就是新质生产力,它与政府采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政府采购通过支持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帮助形成新质生产力,具体体现为:政府采购为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提供初期市场,降低创新企业的风险,从而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为:新质生产力以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特征,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又要求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比如,通过简化采购流程、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性,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采购制度等。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大模型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应尽快地融入,共享统一大市场带来的好处,高效率、高质量地采购,一定会给我们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新质采购强效能 数智赋能助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大军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在政府采购领域创新技术应用、创新监管手段、创新政策制度、创新思维理念方面下功夫,在政策执行、效能提升、放权赋能、高效服务方面求突破,坚持多措并举、全面发力,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推动政府采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技赋能,推动政府采购合规高效。内蒙古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的建设始终坚持科技赋能改革、创新技术应用,秉承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理念,用“制度+科技”引领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目前,不见面开标率达100%,全流程线上评标比例达100%;已累计完成异地评审项目超3100个,涉及金额近百亿元。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巩固基础、创新应用。一方面,扩大基础信息库管理范围,建设需求标准库、采购案例库,在有效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为采购活动提供更高的便利度;另一方面,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引入人工智能,构建政府采购健康指标智能监测体系,探索实现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业务的智能辅助、问题的智能识别、风险的智能防控。
坚持创新监管,提升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健全政府采购监管长效机制,内蒙古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37项违法违规违纪行为,重点针对采购人、供应商、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公职人员5类主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在“阳光”下运行。下一步,内蒙古将基于“全区一张网”专项治理模块,构建线索征集、疑点推送、质询下发、结果反馈、报告生成的线上治理体系。应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通过对2022年至2023年的政府采购业务数据进行全面筛选、多维分析、精准画像,生成疑点数据,有的放矢、靶向行动,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完善制度,规范政府采购秩序和采购行为,全面提升政府采购监管能力、治理水平和法治化程度。
坚持强化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今年自治区“新春第一会”即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也释放出诚信建设的强烈信号。为此,内蒙古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设以信用评价为开端,初步构建了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主体间的互评机制,实现了在项目评审、合同签订、履约验收环节的信用评价。目前,已累计对3.4万个主体,完成3.65万个项目的37.18万次互评,为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设和结果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内蒙古将进一步细化对供应商、代理机构、评审专家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现行的星级评价为百分制;推动评价结果的全面运用,即根据评价分数对评审专家实行阶梯抽取,公开代理机构分数供采购人择优选择,公布供应商分数并鼓励采购人对信用评价得分高的供应商提高预付款比例。
坚持创新发展,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对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清理政府采购活动中妨碍公平竞争和不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规定和做法,不断创新政策制度建设,制定并发布规范的采购文件范本,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常见违法违规清单、内部控制事项清单、监督预警规则、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等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内蒙古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学习借鉴先进省区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加力提效,巩固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借助科技力量提升监管水平,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创新型、智能型、服务型政府采购,助力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采赋能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广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黄山
近年来,广东各级财政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挖掘政府采购政策“工具箱”功能,充分发挥引领市场“风向标”作用,积极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近三年,广东省政府采购规模达1.35万亿元,约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1/8。
“量”的提升助推“质”的发展。三年来,在助企纾困方面,全省授予中小企业合同累计7153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60%,累计为超过3269家企业提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121亿元。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推动采购节能环保产品448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98%以上,佛山市作为全国首批绿色建材示范试点城市,优选7批134个绿色建材试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466亿元。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全省通过“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交易总额已突破21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广东努力交出高质量的财政答卷。
今年,广东政府采购工作将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四字做文章,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政采新引擎。运用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把握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经济发展机遇,赋能政府采购提档升级。如:深化政府采购数据挖掘分析,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推动财政支出提质增效;用好智能化咨询答复、智能化合规性检查等人工智能工具,推动政府采购智能化发展等。
二是创新驱动,发挥政策功能新优势。广东将根据财政部的相关部署,因地制宜积极实践探索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对创新产品进行订购和首购,激励企业产品创新,助力相关产业取得新突破。同时,继续发挥好电子卖场“制造业展馆”作用,支持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入驻,集中推介、展示和销售首台(套)等创新产品,鼓励和引导采购人积极采购。在支持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以绿色建材馆为载体,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试点为契机,全力打造本省绿色建材产业链,带动和支持本地建筑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另外,引导推动部门开展共性需求梳理,推动在警用装备、医疗设备等领域推广应用带量集中采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是强化监管,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在确保既定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的基础上,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包括:从严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加强诚信管理,严格落实政府采购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制度,大力推动信用信息评价结果在政府采购领域的运用和共享;推动智能监管,将监督预警系统2.0监测成果转化为监管工作的硬支撑,及时发现采购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违规、违法等行为,督促提醒各采购主体有效控制采购活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四是优化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我们将持续立足市场主体感受,提高营商环境改革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如:推进采购需求标准化,制定完善政府采购家具、物业管理等需求编制指南,解决采购需求制定不规范、“量身定制”等问题;修订《广东省政府采购文件示范文本(2024年版)》,将标准化采购文件模板嵌入系统业务全流程,推动采购流程更加高效便捷、公开透明;不断完善对代理机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促进集中采购机构竞争,提升专业化水平,鼓励社会代理机构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断做大做强,提升服务质量。
(文字整理/张舒慧 马金眈 摄影/陆恺)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