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
【记忆】
外公
■ 王瑞
今年2月,外公离开了我们,这是我33年的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亲人离世的难过和不舍。
上世纪50年代,十几岁的外公入伍参加了抗美援朝,村子里一起去了好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但外公当了“伙头军”,没有亲自上战场,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退役后,外公回到村里,和外婆结婚,并陆续生下了5个子女,我妈排行老二。外公外婆很能干,门前屋后种满了果树、茶叶和庄稼,还养了牛、羊、鸡等好多家禽牲畜。好像地里能种的、院子里能养的,他们一样都不放过。真正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养活了一大家子。
外公还自学了编竹筐、编扫帚的手艺。我们竹山县,遍山都是毛竹,用来编筐子篓子再结实不过了。老家的泥巴地,用铁扫帚扫最合适。这些东西除了自家用,还可以拿出去卖钱贴补家用。印象中,真是没有外公不会的手艺。
我是1990年出生的,我们家离外公家很近,我总爱过去玩。那个时候的农村,大多数家里都缺衣少食,但是外公家总有各种好吃的、好玩的。院子里的杏子、枣子、柿子、山楂、梨,还有每次从山上带回来的刺泡、野桃子、梅子、洋桃(又叫猕猴桃),外公总是能随着季节的变化,满足我们小孩贪吃的欲望。我小时候玩的秋千、跳绳、弹弓,也都是外公在山上寻的材料亲手做的。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因为外公的辛勤劳作,我的童年充满了快乐。
小时候,我们一群晚辈,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晚饭后,坐在稻场里,听外公讲他在部队的日子,讲他对毛主席的崇拜、对战友们的感情。我们都跟听稀罕一样追着外公问东问西。外公很健谈,心胸尤其开阔。
外公家位于我们乡的中间地段,上山下山的亲戚、乡亲们,在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后,总会到家里讨口茶喝。自家种的茶叶,喝多少都不嫌多。碰上天气不好,或者天黑了,他们在外公家吃饭的次数也不少。外公常说的话就是,上门即是客,不吃饭至少得喝杯茶再走。
我爷爷早逝,爸妈结婚的时候,我爸家里一贫如洗。外公和外婆没有嫌弃我爸,反而用他们的辛勤付出帮助爸妈抚育我们长大。
外公的5个子女,顺利长大成家的只有3个。我未见过面的小姨,在几岁时不小心误食了有毒的果子,去世了。小舅舅,在20多岁的时候患肝病,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外公经历了两次。我为人父母后,才似乎能感受到那种无法言语的丧子之痛。
其实,外公的身体早已不好,好在有外婆的悉心照顾。几十年的相互扶持,只要他一个眼神,外婆就知道他想要什么。
我每次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外公和外婆。这个习惯保留到结婚有了孩子以后。后来每次看到外公,他都是独自坐着轮椅,抽着旱烟。这时外公已不怎么爱说话,但是总微笑着,特别慈祥。
大家都说,外公是个大好人。外公走后,外婆把他的党徽、退役证和入党50年的纪念章拿出来摆在灵堂。我看到了一个老党员,穷其一生追逐党性的光辉模样。
他饱受磨难的一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强大,感受了党对农村、对退役军人的好政策。他养育了我们十几个晚辈,帮助了无数的父老乡亲。他勤劳、坚强、乐观、友善的一生将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