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走进塔营子

走进塔营子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2-05-12 18:01:54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人世间】

走进塔营子

■ 黄宝钧

这个山村确实小,总共才4户,7口人。一棵大杨树下,坐着5个人,似乎全村子的人都在这里了。

汽车出城后沿着朝七线向前行驶,过了东五家子村,左转弯,钻进了一条山沟沟。路越走越窄,两边的山越来越高,最后,车子停在了一个小村里,这个村就是塔营子。

传说,很久以前,一条恶龙降临人间,民间有刘姓、于姓两位壮汉,带领附近乡亲们与之搏斗,保护家园。恶龙终被打翻在地,瞬间化成一座山脉。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在山脚下修了4座石塔,以镇住恶龙,保佑后世百姓在此安居乐业。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路过石塔,命随从孙某在此看守石塔,从此,石塔附近有了人家,小村子被命名为塔营子。

塔营子四面环山,山全部由岩石组成,山上植被多是荆条、丁香和榛柴,其间也有少许映山红,沟底与山腰生长着一些杏树。塔营子的土地少得可怜,人均两亩多,皆为山地。以前,人们下地耕田,种上玉米和高粱,勉强度日。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户搞起了多种经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砖房代替了土屋,铁皮屋顶代替了水泥板,生产方式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搬进城里,住上了楼房,老年人成为村里的“留守部队”。在村口,一块山坡地里,一对夫妻正在刨玉米秸茬子。男的已经72岁,女的也70岁了。

“这么大岁数还干活呀?”我走上去问。

男人接话:“不干咋整,得吃饭呀。”

我说:“让你们儿女来干。”

男人笑了,说道:“可别指望他们,我儿子是厨师,挣的钱还不够他自己花呢,儿媳妇也打工呢,还得供孩子念书。姑娘的婆婆有病,姑娘得伺候她,姑爷子打工,也得供孩子念书。你说,他们哪有钱给我们。”

村头的另一边,杨树底下,有一口水井,有水管伸入井下,井口虽然有辘轳,可能也是先前留下的,现在应该是没人用了。井台旁,坐着几位老人,年纪最大的82岁,最小的68岁。

“大爷,你们最远都到过哪儿呀?”我停住脚步,问他们。

“我到过黑龙江,他们最远就去过朝阳。”最年长的大爷答话。这就是山里人出行的情况。年轻时比较贫困,整天在生产队出工;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人用了,只好留守在村里。

虽然生活环境不太理想,但是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各种补贴照发照得,有病就医能够按一定的比例报销。一些弱势群体,除了国家政策,有些民间组织也在救助。去年,我所在的爱心团队,就在本村救助过一位窦姓老大爷。

在村子的空地里,依稀长着一些不知名字的“杂草”。农村亲戚告诉我,那不是草,是“苍术”,一种很贵的药材。亲戚说:“种药材这户,他家所有的地都种上了苍术。如果把这些苍术都挖下来卖钱,能够卖到50万元。”听了这话,我真是吃惊不小,感觉不能小看这山村里的农户。其实,亲戚也不是“凡人”。在塔营子周边,有几户蜂农在放蜂,亲戚家的蜂箱最多,年产蜂蜜也最多。由于蜂蜜纯度高,没有杂质,更不会人为掺假,因此远销省内外,最远销往新疆。

无论是过往的平常年代,还是新冠疫情时而蔓延的今天,无论是广阔的平原,还是丘陵起伏的山里,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本地的农民,他们无怨无悔,日出而作,生命不息,劳动不止。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财政局采购办)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146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