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父亲的琴

父亲的琴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1-06-17 18:03:36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的琴

■ 王悠行

琴声悠扬,在空旷的小学蔓延生长。

这是父亲晚饭后拉二胡,拉奏的是那个年代流行的《姐妹们喜晒战备粮》。

这年秋季开学时,已过知天命之年且有腿疾的父亲调到了这个叫做砟坡的山村教书。我正读五年级,母亲让我也随父亲来到这里,说是为了给父亲夜里“暖脚”。在来的路上,我挑着担子跟在后面,当山路边的树枝不时调皮地拨弄着竖放在箩筐中的二胡的琴弦,发出一声稍纵即逝的琴音时,父亲便严肃地发出警告:注意点啊!看得出,父亲是非常爱惜那把胡琴的。

姐妹们喜晒战备粮,丰收的歌儿四处扬……琴音就在这寂静的黄昏里欢快流淌着。但随着一位挑化肥的中年农妇在屋檐下停下歇肩,从父亲手指间流泻而出的乐音变得凝滞,最后戛然而止。父亲招呼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的我过去,指了指那位满身疲惫的妇人低声说,看,她可能是界上人,还要爬七八里山路呢,你把那碗剩饭送给她吃了。

一脸菜色的农妇喜出望外地接了那碗饭,就坐在化肥袋上吃起来。我望着她被寒风吹得缩紧了脖子的样子,对站在门口的父亲一指屋里,但父亲摇了摇头。

农妇吃完后,再次道谢,挑起沉重的化肥继续赶路去了。我不解地问父亲,天冷了,为什么不请她进屋吃呢?父亲望着暮色中对面高山上的层层梯田说,那会招来闲话的。他放下胡琴,仿佛没了演奏的兴致,说,走,一起去溪边的菜园里松土去。

多少年过去后,当我忆起那曲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旋律时,我才悟出父亲的善良和仁慈中,还有着被岁月磨砺出的一分谨慎。为人师表的父亲,深怕瓜田李下引起的闲言碎语玷污了教师的形象。

但不知为什么,父亲此后不再演奏那首欢快的《姐妹们喜晒战备粮》,而是改成了《大家来做广播操》之类的曲目,这让我难以理解。俗话说知子莫如父,但从没听说过知父莫如子。可见,儿子对父亲的理解远远不及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即使有时能够理解,也是肤浅的,只是静止在猜想的边缘。当我们能够理解父辈时,自己也成为了一个上了年岁的父亲。而父辈们,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人生开阖,万物退藏。即使到了今日,我仍不明白,父亲到底是为了教书育人还是为了怡情养性,才学会了拉胡琴?

记得在我上学前,父亲拉的是京胡。那年冬天,村里的文艺宣传队排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需要京胡伴奏,便来找在家休寒假的父亲。当排练成功做汇报演出时,我在台下,望见父亲坐在画了林海雪原布景的祠堂戏楼侧边,脑壳一晃一晃地演奏着杨子荣打虎上山的过门,是一副非常投入和享受的样子。

排演现代京剧的高潮过去后,父亲做了一把二胡。我记得父亲手工制作二胡时非常细致,用材也非常讲究。他用楠竹做的琴筒,用檀木做的琴杆,用风干的黄土蛇蛇皮做的琴皮。他还精心在琴轴上雕刻了菊花花瓣状的线条。当他调好琴弦,试着拉起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时,我立刻被那浑厚深情的琴音吸引住了。此后,在风雪弥漫的冬日黄昏,在树影横斜的月圆之夜,父亲的二胡声温暖了我整个童年的记忆。

至于那把京胡,我已记不清它的下落。此后,奇怪的是,父亲从没提起过京胡。其实,父亲在解放不久因祖父成分不好,从公安部队退役后当了老师,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进步的。我猜想,他积极参加村里现代京剧的排练,可能觉得是组织的信任,感到无上光荣。但现实是他并不被信任,甚至曾被一个戴着红袖箍的晚辈指名道姓当众训斥过,这让他失望和委屈。所以他不再提京胡,也许是想抹除那段屈辱的记忆吧。

父亲退休后,已经改革开放了。一些当年的学生来看望他,听着他用二胡拉奏着从前上音乐课时那些熟悉的曲调,他们不由得跟着哼了起来。那时,他的琴声是流畅的,也是欢快的。我参加工作后春节回乡探亲,有时见了那把二胡不禁手痒,便胡乱拉了一支曲子,但却是制造了一阵难听的噪音。父亲淡淡一笑,说,心浮气躁哪能拉好琴呢?

作为儿子,我们其实容易忽略父亲的一个平常的眼神,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就如我们在春天里容易忽略一缕阳光和一丝和风一样。当我追忆这些往事时,我才明白,父亲的琴音表达的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参透人生玄机的达观。也就是在那次还乡的时候,我从大哥那里得知,父亲退休后热衷于参与村里修路架桥之类的公益事业,还参加了村里的阳戏团,有时背了二胡拖着那条伤腿随戏团翻山越岭去邻村慰问演出。父亲身体一直不太好,我劝父亲以后要少参加这类活动。但父亲淡定地说,国家给了自己一份退休工资,回乡后能多做点好事就多做点吧。

日子一年年过去,父亲在他的琴声中一年年衰老。他不断做着减法:先是戒了烟酒,后来连菜也不种了,当他耳背到你说东他说西的时候,最后才无奈地戒了琴。那把胡琴寂寞地被挂在壁上,渐渐落满了灰尘。在我又一次回家探亲时,父亲说要给我一样东西。我以为要把胡琴给我,但他从箱底摸出珍藏多年的政府颁发的从教三十年纪念章郑重地说,你带回城里吧,到了那一天家里人手忙脚乱的,我担心将它弄丢了。

老病的父亲在那个即将春暖花开的早春二月走了,享年八十六岁。

有一天,我在家里整理书房,看见了父亲生前交给我的纪念章。我抚摸着,想起了父亲从事了一辈子的职业,想起了他亲手制作的二胡,由此又想到了人囿于生活之中而又出于生活之外乃至处于生活之上的种种。我突然想起,父亲的二胡在哪里呢?估计定是在那天家人“手忙脚乱”时候,与父亲用过的其他物品一样,堆放在河滩上烧了。

如今想起来,父亲的二胡无疑参与了我的成长。当往事渐渐模糊成印象派的向日葵时,父亲的琴声便穿越过往,将不同的时光连缀起来,清晰地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都说天国没有病痛,不知这些年里,没了病痛的父亲在天国还拉琴吗?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060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