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
【岁月】
好好吃饭
■ 俞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令所有国人深切悲恸、怀念,我想其中饱含着一种共同的感念,就是他研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中国人吃饭的问题。
像我一样经历过“糠菜半年粮”的这一代人,更是深藏着对粮食的敬畏,对院士的感恩!
回想起小时候“吃了上顿愁下顿,过着今天慌明天”的日子,恍若隔世。说起来,年轻人可能不会相信,那时常常苦得没米下锅,哥哥和我曾经出门“讨米讨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母亲带我到十里外的麻榨坦村“走亲戚”,亲戚给了我们一升米。回家后,妈妈用小半升米煮了一锅菜粥,正准备吃时,门口来了一老一小“要饭”的外乡人,母亲舀了两碗递给他们,本以为可以饱餐的我,眼睁睁看着少了一半,又只能吃个半饥不饱。
上小学时,拾谷穗是一项劳动,还必须上交学校几斤谷穗任务。农民叔叔伯伯收割时小心翼翼,不放过每一丛成熟的谷穗。我们在稻田里来来回回寻个遍,看谁眼尖,一粒一粒拣,或许会幸运地发现不小心遗落的谷穗。有时在田泥浆里、田埂老鼠洞找到一把谷穗,便欣喜若狂地向小伙伴展示。好不容易完成任务了,我和哥哥又为自家拾谷穗,烈日下,月光里,在田头地角寻找,把已经脱粒的稻草翻几个遍,有的饱满,有的干瘪,收拾到小篮里,带回家晒干碾米,聊以充饥。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听村中老辈人讲过如来佛祖用一粒米饭平息狂涛巨浪的故事,开示佛家弟子,一粒米饭,要经过播种、插秧、耕耘、灌溉、施肥、收割、蒸煮,才能成为碗中之食,它所积累的汗水辛劳,实则蕴含着无量功德,所以一粒米饭和千万座须弥山一样重。
老辈人就是教育孩子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要珍惜每一粒米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广为人知,而“十粒米、一条命”的故事更给人深深的震撼。
记得50年前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说的是恶霸地主带着狗腿子来家里逼租时,看到桌上邻居送来的半碗米,一边骂着“有粮不交租”,一边将米倒进口袋,家里的小孩看见又哭又叫,去抢口袋里的米,被地主一脚踢倒断了气,掰开他紧握着的小拳,里面有十粒米。为这十粒米,狠毒的地主害了一条命。
这一篇课文之所以深远地影响着我,也是因为当年自家缺粮少食闹饥荒的亲身体验。珍惜每一粒粮食,在我幼小的心灵打下深深的烙印。
“十粒米,一条命”是小学课本上的故事,现实中真有类似不幸的事件。当年村里办大食堂时,有一村民抓了一把米,被发现后,竟遭吊打、批斗,罚他扫地一年。还有村民因为吃糠饼,十天半月便秘不通,难受得自杀,幸而被人发现抢救过来。
从小时候起,母亲就教育我们要好好吃饭,好好做人,后来吃穿不愁,母亲也一直是这样要求。好好吃饭,就是吃饭时要专心,一口一口地吃,切不可让饭粒掉出来。看到掉在桌上的饭粒,母亲就要拿筷子敲打我们,然后总要拣起来吃掉。在她心里,珍惜每一粒米就是做人的根本,就是一种功德。
有处常思无处苦,饱时不忘饥时难。尽管今天国家粮食年年丰收,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我做饭淘米时,如果水冲走几粒米,也要拾回来。在外看到倒掉白花花的米饭,就一阵阵揪心地痛。妻子常笑我,每次聚会餐桌上,最后就我一个人还在吃,“吃相难看”。其实她也知道我看见那么多剩菜剩饭,无比心痛,恨不能全部吃下,最后总要打包回家。同事朋友聚餐,总推给我点菜,都认为我向来崇尚节俭不浪费,恰到好处。颇为奇异的是,父母为我取名字时竟带一个“俭”字,以俭为宝。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样的标语、口号从小耳熟能详,老辈人也常说“浪费粮食,遭雷轰劈”。我常想,好好吃饭,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是对父母养育一生的感恩和报答,在今天,这也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