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理机构遭遇“砖家”
评审专家的问题在社会代理机构这里往往会“变本加厉”。握有供应商“生杀”大权的专家,是怎么成为代理机构眼中的“洪水猛兽”的?---
当代理机构遭遇“砖家”
本报记者 王晓清
“我从监控里看到,有个专家在整个评标过程中基本上没做什么事,好像从头到尾都在‘发傻’,但我一点办法都没有。”近日,在一次采访中,某社会代理机构负责人曹先生对记者“大吐苦水”,谈起了自己面对专家的种种无奈。作为年政府采购额过亿元的代理机构老总,在专家问题上曹先生居然如此“英雄气短”,不禁令记者惊愕。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问题,算是老生常谈了,但曹先生认为,评审专家的问题在社会代理机构这里往往会“变本加厉”。“无良专家遇到采购中心(事业单位)多少会有所收敛,而遇到我们这些无职无权的中介机构就有些肆无忌惮了。”曹先生眼里如“洪水猛兽”的评审专家具有代表性吗?代理机构眼中的专家是什么样的?遭遇“砖家”代理机构该怎么办?
众说纷纭话“砖家”
记者采访发现,像曹先生这样对专家既反感又无奈的人还不少。在他们眼中,专家被归纳成“消磨时间”、“吹毛求疵”、“唯利是图”、“不负责任”、“违规操作”等“恶形恶状”。
某中介机构的李女士和网友water1998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描述了“消磨时间”型的专家:只用1个小时来评标,却以“请了一天假”为由要求付整天的专家费,或是坐着聊天、发呆耗到11:30后催着吃午饭,耗过了午饭就要求拿一天的专家费,“若不给就什么难听的话都出来了。”李女士说。
“说白了,还是为了钱。”李女士说,“很多专家都是现场点钱,不给?他能跟你现场打起来,有的专家能把整个专家小组调动起来跟你对着干,是典型的唯利是图。”有网友反映,有的专家嫌费用少就逼代理人员补钱;评完标了,还找中标单位要好处;评标3天,竟第3天下午才到——来签字拿钱。
“吹毛求疵”型的专家,像曹先生举例的也算一种:“专业水平不够,就用挑毛病来掩饰自己,最关键的技术部分他不懂,就盯着营业执照是扫描件还是复印件这样的问题纠缠不休。”有7年招标代理经验的water1998说:“某些专家为了让‘关系户’中标,专找得分高的公司挑毛病。有的专家以老资格挑毛病,还是冲着钱来的,他想让代理机构感觉,今天这标能评下去是他们放了你一马,所以你要‘表示表示’。”
而最让曹先生犯难的是“不负责任”型的专家:“我们有一个标招了4次,评委废标但不解释原因,更不听你解释,如果不是为了要钱,他们可能连照面都不打就走了。即使后来证明废标毫无理由,也已经于事无补,由此带来的损失只能担着。”一些网友反映:有的专家赶时间,威胁代理机构说“评不完我也得走”;有的只算价格分,而技术分则抄袭别人的,至于预算情况、有无缺项漏项和不均衡报价等一概不管;有的专家不想打分或者不想担责任,恨不得把所有投标人全部废光。
而四川某中介负责人曾先生则表示:某一类专家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与投标人串通,操纵招标结果。有网友举例说:一次评标,入围10家,几个熟识的专家居然向业主推荐2家,称是业内规矩。
“砖家”是如何造就的?
为什么专家会成“砖家”?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专家不专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和尴尬。“招标采购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专家怎么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评标工作?”李女士建议有关部门能建立专家定期培训制度。
曹先生认为,目前专家库里的专业划分不够具体,造成评标技术盲区。“专家在申请成为评标专家时,在表格专长栏里填得满满的,好像无所不能,其实样样通不免样样松。”曹先生建议专家库的专业划分应该更细化、更专业。
也有一些网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砖家”问题,认为代理机构也要从自身找原因。网友Landfox说:“有的代理机构抠得厉害,一些中小型公司的人员常常故意少给专家费,剩下的自己‘落包’。”网友Gangshubao认为,所谓刁难也可能是专家发现了招标文件错得离谱或生搬硬套标准文本等问题,“一些代理机构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定专家费,而不是看专家的工作量、难易程度等,专家自然会讨价还价。”
南开大学教授何红锋认为,对掌握着评标工作“生杀”大权的专家,缺乏有效的权利制约与管理机制,是导致专家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评标专家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何种责任法律规定得很笼统。”何红锋说。正像有代理机构所称的:“只要专家不受贿,即使把标评得一塌糊涂,也没人罚,下次照样评标,照样拿钱。”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曹富国表示,将重要的采购决定权“外包”给了专家,但专家的选择又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我们不得不需要反观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代理机构只能被逼到墙角?
曹先生自称经常“代专家受过”,有时候专家废标之后,投标人会“迁怒”到他们身上,“我甚至希望有人质疑投诉,这样我就有机会向各方解释问题出在专家那里。”
四川的曾先生不同意这种“被动挨打”的做法。他认为,代理机构只要自身依法办事,有足够的底气,一旦发现评标专家有失职之处,就要警告或指出,并告知相关当事人,或向监管部门反应,“这不是‘打小报告’,而是伸张正义。”
他还建议代理机构要善于利用评标报告中的记录来自我保护,如实反映专家的作为;建立一套可以“现场直播”的电子评标体系和监控系统,利用硬件设施规定评标行为。
网友“老牛”建议建立一个专家打分制度,每个项目评完后,让代理人或业主给专家打分,并将分数记入专家信誉记录档案,将多次表现差的专家清理出专家库,或列入专家“黑名单”,以保护代理机构的合法权益。已经有过类似实践的曾先生表示,在四川,招标机构可以评价专家,将意见反馈给监管部门,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
【网友热议】
网友金海霞:专家评标失误的时候,结果是代理机构承担。省厅刚刚把我们逮去捶了一顿。呵呵!
网友毅青:很怀念10年前代理机构自己找专家的岁月,那时被选为评标专家是很光荣的事。哪儿像现在库里随机抽的那么不负责,水平也不敢恭维。
网友风无痕:感觉确实有些所谓的专家是来混评标费的,什么都不懂,看别人怎么打分就怎么打分。
网友thundering11:不懂就不要叫来!专家也都是普通人。
网友Bob1511:现在哪还有多少有技术含量的评标?多少负责任的评委?来个人差不多就能评。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