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笔精墨妙 气韵天成 ——读李彬书法的韵味

笔精墨妙 气韵天成 ——读李彬书法的韵味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7-07-21 10:09:11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名家】

笔精墨妙 气韵天成

——读李彬书法的韵味

徽州,“文房四宝”的故乡,宣笔、宣纸、徽墨、歙砚的原产地均出自那里。

深厚博大的文化积淀,养育出一代又一代文化艺术精英:石涛、邓石如、吴昌硕,徽派篆刻的黄士陵、程邃、巴慰祖,新安画派的渐江(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扬州八怪的汪士慎、罗聘……众多文人墨客,为这块土地注入了丰厚的艺术活力,对后学影响广大。

被徽派山水滋养,经徽州文化浸润的李彬,正是在这块灵性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当代书法艺术代表人物。

李家是祖传的中医,李彬的父亲不仅医术精湛,还擅长书道,经常手抄医书,《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等中医典籍,都是用毛笔手抄,然后装订成册,一本本放在家中,有小楷,有行书,工整流畅。李彬经常翻看,册子里的字令他痴迷,就学着写,逐渐对毛笔字有了兴趣。每逢春节,父亲还要为乡亲们写半个多月的春联。其时,李彬总是依在一旁,瞪大眼睛盯着父亲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然后有板有眼地学着父亲的样子涂涂抹抹。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李彬拥有了第一本书法字帖——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这本被李彬称为“启蒙之书”的字帖,陪伴着他正式迈进了书法的世界。

此后,为了更快提高自己的书艺,李彬走碑林,访师友,进艺术院校。他亲临泰山石刻的雄浑大气、曲阜孔庙碑林的峻拔豪宕、洛阳龙门二十品的古拙雄强、西安碑林的浩瀚恢弘……他北上造访启功、沈鹏,南下造访张海、李刚田诸师。去南京师范大学受业于尉天池教授,体验到“学院派”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指导方针……所有这些,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见识。

对书法的不解情缘,让他最终放弃了家乡那份稳定的工作,携妻女定居京城,考入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大学书法,不仅讲究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要有深厚的文化意味。”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的一番话,李彬时常咀嚼深思,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

在导师的指导下,李彬对古往今来真、草、隶、篆、行的各家经典碑帖进行了广泛梳理和系统临习,细心领悟古今名家的经典用笔、用墨、结字之妙。

结合自己的个性、气质、经历、志趣,李彬把“二王”行草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他深刻感悟羲之书风的点画清圆,笔力遒健,结构严谨而疏爽,情态变化多端,风度超逸,墨采飞动,精丽妍美而又自然流便,以及献之书法的笔势飞动雄武,英俊豪爽,气势蓬勃。在取法“二王”的同时,他兼有张旭、怀素劲挺爽健的点画质感和王铎的跳荡顿挫、萧散参差之势,从而显得动中有节,刚健跌宕,险而能破,势巧形密,点画精微,气脉相贯,格调清雅,流露出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精神和形式。

李彬的行书贴近“二王”,草书则在唐宋处着意颇多,写得纵横恣肆,淋漓快畅,把酒临风,神采毕现,放逸、率真而不失严谨。李彬在严谨的法度之中,写出了自己的性情,可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致广大而尽精微”,这一中庸之道,被李彬在书法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巨轴的书写中,李彬更注重笔墨韵致的营造。因此,他的行草书十分注重书写节律内在节奏的把握。他把怀素张旭两者之间的用笔区别,分别用在单字的“骨肉”里,更突出地处理到字里行间。墨色由浓到淡,用笔由重到轻,心手双畅,形成节律,把浓与淡、枯与实、轻与重、缓与急的阴阳关系拿捏得丝丝入扣又恰到好处。

无论是创作“轻如蝉翼”的尺幅小品,还是架构“重若崩云”的巨幅之作,李彬都执着于宋人的“尚意”书风,他重视“法度”但不自缚于“法度”。在尚意中完成对“清雅”境界的苛求,李彬不遗余力。

在主攻行草的同时,李彬又对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魏碑、汉隶、唐楷等真草隶篆诸体进行了深入临习。师古人经典遗风,使他的书法凝聚了中国书法的文化经典编码,让人感慨其用功之深。

读李彬的楷书,顿觉书卷气扑面而来。大楷雍容,小楷典雅,显然是来自古贤的书法气韵,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再看魏碑和隶书,八面出锋而不失中锋之轨迹,使转提按极其自如,线条平实劲挺而富有弹性。参碑入帖,既具有魏碑墓志的笔法,结体的继承,又具有帖系书风的飘逸灵动,碑与帖这两种很难调和的笔墨体系,在李彬巧妙经营和精心整合下,变成了他的独特笔墨范式。

在参碑入帖的过程中,李彬仍然做了“尚意”的努力,凸显“清雅”之气。李彬既不尊碑抑帖也不扬帖抑碑。无论帖的意、法、态、韵,抑或是碑的雄、峻、厚、拙,无论《乐毅论》《黄庭经》《玉版十三行》《出师表》等经典名帖,抑或是六朝碑版、墓志铭、简牍等,他并不作对立面的排斥,而是兼容有之。他总是努力在碑的雄强拙涩中,凸显帖的灵秀与委婉。李彬隶书师法“隶中之草”之称的《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一路经典汉碑,又间学汉简,将汉简书的意趣融入到石门、西狭及篆书的笔法和草书的意趣中,显得更加雄健舒畅。其篆书以大篆为主,篆隶相合,别开生面。

“书虽一艺,与性道相通。”李彬坚信,书法不仅以文字的实用性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无论是书写内容,还是线条、结体、墨法、章法,书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离开了文化和心灵,书法就变成了空洞的躯壳。为此,当代书法艺术繁荣发展必须从文化书法的大视野上去观照、审视、传承和创新。

(邵妙苗)

——李彬——

1965年生,安徽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书法教授,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等主办的展览中入展、获奖。出版有《李彬书法作品选》《北京大学学者书法作品集·李彬卷》。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等海内外多家机构收藏。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683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