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供应商 >> 汽车政采要闻电子报 >> 公车采购“冻土”复苏?

公车采购“冻土”复苏?

栏目: 汽车,政采要闻,电子报 时间:2017-07-06 18:27:01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公车采购“冻土”复苏?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日前,江苏、山西、宁夏三个省份相继启动新一年度的汽车协议供货,吸引了不少眼球。

彼时,公务用车采购可谓是车企的“心头好”,虽然利润低,但胜在量大。公车改革的锣鼓一敲响,各地纷纷缩减指标,一时间,公车采购进入冻土期。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除西藏、新疆和新疆兵团外,其他29个省份省直机关车改已全部完成、已有26个省份完成了地市级车改、近20个省份完成了县级车改。也就是说,公车改革已淌过深水区,进入巩固阶段。那么,实际情况如何?曾经熙熙攘攘的招投标场景可否重现?记者对各地政府采购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了采访。

周期性强 需求差异化

6月中旬,江苏省2017-2019年度汽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公开招标。项目负责人傅刚告诉记者,“目前公务用车采购量相对以往肯定变少,但是需求仍在,主要集中在执法执勤车等工具车的采购以及车辆的更新替换上。”

在对更多的省份进行采访后,记者发现,公车采购情况同地方公车改革推进进度有关。以河北为例,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北的公车改革始于2016年,按进度安排,2016-2017年内不允许采购新的车辆,因此今年不会启动公车协议供货项目,明年起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重启。类似的还有广州。而江苏省的公车改革2015年底完成,可供调配的车辆也均用尽,执法执勤等工具车的需求每年都在持续增长,因此需要重新采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向记者预测:“公车采购有很强的周期性,未来两年,公车采购的量会有很大的回升。”

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的需求有特殊性。以北京为例,依据《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制定了关于对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实施交通管理措施的政策。从2017年2月15日起,对本市及外埠的国I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实施五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工作日限行。今年3月起,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就陆续开始了对国Ⅰ、国Ⅱ车辆调配工作。继北京后,深圳也启动了国Ⅰ、国Ⅱ汽油车的治理计划,将通过财政补贴、取消机动车置换指标等手段,逐步淘汰国Ⅰ、国Ⅱ汽油车。届时,深圳也需重新采购一批车辆,来应对新变化。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公务用车需求将呈现差异化特征,对公车采购感兴趣的企业,需密切关注各地政策动态及中国政府采购新闻网的新闻公告等。

多地计划启动新一期协议供货

“考虑到实际需求,公务用车协议供货全省联动的招标项目我们今后还会继续开展。”傅刚如是说。“本次招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有54家企业参与。”采购中心负责人普遍认为,公务车协议供货高效便捷、规模效益明显、节支率高,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是主流。

今年3月,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下发了《中央国家机关2017-2018年度汽车协议供货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采购200万元以内的项目进行协议供货,期限到2018年12月31日。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公车改革话题较为敏感,虽是常规的招标项目,也希望低调处理。

据记者了解,今年还有多个省份或地方在计划新一年度的汽车协议供货。如上海、湖南就计划在今年10月份启动。需注意的是,各省的协议供货时间周期都较长,江苏本次协议供货期从合同生效之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止。而宁夏则是从2017年至2020年度。因此,供应商需密切关注以免错失机会。

此外,部分暂时中断了协议供货的省份,如陕西、广州,目前均采用询价采购的方式,来满足零星需求。在一些没有采用协议供货的省份,汽车采购则要走电商化的渠道。福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雷明松主任告诉记者,福建目前是网上竞价的方式采购车辆,而今后有望纳入网上超市,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

编后

公车采购切勿被“误读”

采访中,“低调处理”、“不要宣传”等要求不断出现。似乎公车改革了,汽车采购就应戛然而止,再不应出现在大众眼中了。很显然,大众对公车采购这个话题的过度敏感,以及信息传达的不充分,导致政府采购部门不希望被误读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可以理解。

但是,担心“误读”而不去宣传也未必是个好办法。期间,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人们理性对待目前的公车采购。今后,公车采购可能会重新逐步出现。公车改革已近尾声,可调配的车辆均用尽。公务用车即便是大批量缩减,但存量仍非常可观,仅车辆的更新换代就是不小的数目。此外,车辆毕竟是工具,这一属性决定了它是有损耗的,价值也需要通过使用方能体现。被保留车辆的性质决定了车辆的损耗比一般车辆要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执法执勤、专用技术等车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都是符合常识,也应当被理解的。

公车改革后,很多一线的基层人员需要经常下乡调研,却发现没车可用,这种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是否应该放弃对车辆削减的“数字”的过度关注,而是回归车辆的工具属性,将视线转向公车的监督管理上。毕竟,公车谁用、如何用、用的怎样才是关键。

去年,人民日报曾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公车管理呈现“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三大特征。其中平台化可以集中管理调度,充分满足日常工作和紧急调配等需要;信息化可以对平台车辆运行全程留痕,纪检监察部门跟踪监控。公车标识化,也方便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对公车使用者也是一种约束,督促自我监督。这一趋势很多人都拍手叫好。可见,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公车的监督管理是关键。

此外,公车采购都是经过层层审批的,各省市对新采购车辆都有极其严苛的要求。因此,只要是符合规定的,并且用得对、用都好,该采购采购,政府采购不应承担多余的压力。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679期第5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