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政采要闻 >> 用市场之手拧出价格“水分”——广东惠州探索“最高限价”与“电子反拍”相结合的政采模式

用市场之手拧出价格“水分”——广东惠州探索“最高限价”与“电子反拍”相结合的政采模式

栏目: 政采要闻 时间:2015-07-27 21:32:43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用市场之手拧出价格“水分”

——广东惠州探索“最高限价”与“电子反拍”相结合的政采模式


■ 本报记者 张静远

“实施最高限价以来,台式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成交价格比市场价低四到五个点。”广东省惠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管科科长黄辉美告诉记者。

这样的成交价格在惠州政府采购中几乎成了常态——该市通过给电子反拍设置“天花板价”,挤干了不良供应商串标造成的价格“水分”。

限价机制避免串标陷阱

所谓电子反拍,即在电子交易平台上竞价。作为协议供货的一种形式,电子反拍在东南沿海一些省市非常流行。电子反拍和网上拍卖有两点不同。第一,拍卖是卖东西,买家出价;而反拍是买东西,卖家出价。第二,拍卖是把价格往高了报,出价最高者成交;反拍则是低价中标。

设想这样一种情形:在某胡萝卜采购的反拍中,第一家出价为每根10000元,第二家出价9000元,第三家出价8000元。按照低价中标的原则,第三家成为中标供应商。这样,市场价每根八毛钱的胡萝卜就可能卖到8000元。这一场景看似不符合市场规律:供应商要中标,就得把价格往低了报,所以谁都不会把价格报高,只有一种情况例外——供应商提前串通好,一致报高价格。

为避免落入串标的陷阱,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监察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印发《关于在市直单位实施政府采购最高限价价格监测认定机制的通知》,明确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政府采购最高限价价格监测认定机制。为保证价格信息公开透明,该市还专门搭建了惠州市政府采购价格信息网,接受社会监督。采购单位编制年度集中采购计划时,要根据采购价格网公布的产品最高限价进行资金申请,申请购买产品的单价不能高于该产品公布的最高限价。

信息平台发挥多重功效

据了解,惠州市政府采购价格信息网有三个功能:价格采集、数据公布、价格委托。

首先是价格采集。供应商可登录该平台,在“价格指数上报”一栏上报产品价格。系统要求上报人填写姓名、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保证信息真实、可追溯。

其次是数据公布。该网站公布的产品价格,涵盖了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常用品目和品牌,包括电脑、打印机复印设备及耗材、扫描仪、办公用纸等28个品目的9000个产品价格信息数据,具体产品的品牌及型号根据成交记录和市场热销产品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最后是价格委托机制,这一机制仅针对网站以外的产品。即,如需采购该价格网外的产品,采购人须向市发展和改革局价格认证中心专项委托制定该产品的最高限价。通过平台“网上专项委托”一栏,采购人向价格认证中心发出委托,由认证中心根据采集的产品价格测算出某采购产品的最高限价。此外,采购人还可提供某采购产品的价格鉴定基准日,以提升最高限价的精准度。

可以说,惠州市政府采购价格信息网络平台是政府采购最高限价的基础支持,为“限价令”的顺利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市场调查,多渠道生成最高限价

一台爱普生R2000打印机,其他兄弟城市的最新成交价格为6400元,代理商给惠州市的最低报价为6375元,而惠州市政府采购价格信息网上公布的最高限价仅为5350元,成交价为5180元。

这是7月3日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价格认证中心向记者提供的订单价格详情,比兄弟市成交价每台节约1220元。

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最高限价的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通过厂家和代理商在惠州市政府采购价格信息网报送价格信息、网上询价格等方式进行采集;二是组建由价格认证中心工作人员和业内人士组成的采价队伍,定期对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采集;三是动态收集该市政府采购成交记录。价格认证中心根据产品价格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计算出产品的市场平均价,作为政府采购最高限价,定期在采购价格网站发布和更新。

发改部门完成价格采集和测算后,这些成果怎样在政府采购中发力?市财政局采购科负责人介绍,首先,采购单位在编制年度集中采购计划时,要根据采购价格网公布的产品最高限价进行资金申请,申请购买产品的单价不能高于该产品公布的最高限价。其次,采购单位进行采购计划申报时,先登录价格网挑选产品,再登陆惠州市政府采购计划管理系统,复制填写所选产品的主要参数、最高限价等,作为财政部门审批采购计划的依据。再次,采购申报计划表通过审批、采购单位组织采购时,登录广东省电子政府采购平台的电子反拍系统,复制填写所选产品的主要参数、最高限价等,竞标商依据该产品价格信息进行竞价。最后,财政部门审核电子反拍的结果,成交产品不超过最高限价的,核拨采购资金;超过最高限价的,采购失效。

此外,惠州市还实行了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开放账号给纪检监察、财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审计等部门,由各部门进入后台了解信息采集来源以及最高限价的计算方式,实时监督检查,确保最高限价科学合理。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lei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第495期2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