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岩:奢侈采购,谁之过
■ 颜晓岩
近期,几个奢侈采购事件备受社会关注和质疑。政府采购也因此遭到质疑,再次被推向“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窘境。
概括起来,公众的疑问不外乎:政府采购不是说发挥制度优势,买的东西物美价廉吗?为什么被媒体披露的有些采购价格这么离谱?是不是政府采购制度本身就有问题?要真正打消大家的疑虑,不能简单用“是”与“不是”来回答这些问题。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奢侈采购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是谁之过?
一般来说,一个采购项目的完整链条是:立项—编制预算—执行采购—履行合同。采购人(即部门预算单位)在每年编报部门预算时,根据需要、按轻重缓急报支出项目,但在编报预算时采购人往往倾向于提高采购需求,尽力提高预算安排。由于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标准,再加上目前部门预算细化工作与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都还不够完善,职能部门批复的采购预算就不可能是个精确数。有了采购预算,就进入采购执行环节,在该环节不论是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还是执行部门主要注重的是操作程序的合法性。最后就是签订合同与履约了。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出现了诸如花4万元买高配置的电脑等奢侈采购事件,谁之过?是采购人的问题?采购人会辩解,“需求是我报的,但是由职能部门审批的,认可的。最后按法律程序执行的采购。我何罪之有?!”是职能部门的问题?职能部门会说,“目前,部门预算细化工作还远没达到编制采购品目的程度,加之又没有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标准,部门报的预算基本都是‘戴高帽’,以前对于虚高的预算,都是先砍一刀。可如何砍,砍多少,预算才能趋于合理、科学是个有待解决的命题。”是政府采购的问题?政府采购部门会这样回答,“采购人拿着批复的预算来采购,我们按法律程序法律规定执行,我们的程序没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
各扫门前雪,各司其职。好像大家都没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笔者认为,目前有四个方面需要打补丁。
一是制定出台我国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标准,尤其是统一的办公设备配备标准,结束配置标准由采购人说了算的局面。因为没有标准,采购人的需求是五花八门,每个需求都有很多理由。花4万元买高配置电脑就是这种局面的一个极端的例子。
二是细化部门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从1998年起,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强化支出管理。在预算细化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但目前部门预算细化还没达到编制采购品目的程度,也就是外行都能看懂的程度。比如一个预算单位100人,去年刚采购100台电脑更新旧的电脑,今年又列支采购100台电脑。这样一来,职能部门在审其预算时,其合理性就一目了然,公众也能看得懂,预算的约束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三是把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衔接成一圆,形成政策合力。仅仅是“各扫门前雪,各司其职”,是难以形成政策合力的,有时还会产生一加一小于二的被动局面。因此,需要更高层面的领导来主导,建立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的控制支出的体系。烟台的模式可以借鉴。烟台市财政局由局长兼政府采购办主任,牢牢抓住采购支出环节,把国库支付科放在政府采购办,强化政府采购这一手段;把投资评审前移,为编制好预算服务。目前,烟台市已建立起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投资评审为支撑、政府采购为手段、国库集中支付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
四是政府采购要站好最后一道岗,把好最后一道关。在财政支出管理中,每个支出项目的完整控制链是“该不该买”、“买什么”、“怎么买”。政府采购负责的是“怎么买”。
在日常工作中,政府采购监管主要落在采购方式的审核及操作程序的合法性。对于采购人“买什么”的合理性约束较弱。建议发挥专家的作用,对采购人的那些特殊需求进行论证,把好最后一道关。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