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政采要闻全国政采新闻联播政采头条电子报 >> “人工智能+政府采购”时代加速到来

“人工智能+政府采购”时代加速到来

栏目: 政采要闻,全国政采新闻联播,政采头条,电子报 时间:2025-08-15 11:33:58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政采头条

“人工智能+政府采购”时代加速到来

■ 本报记者 乐佳超

招标文件智能校验、智能查询各地历史成交数据、智能辅助行政裁决……近期,一批人工智能(AI)的创新应用在政府采购的各类场景中陆续落地,新应用数量呈井喷之势,“人工智能+政府采购”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落地:既有数量又有质量

在福建,采购人和代理机构的人员这些天已经可以“尝鲜”AI了。只需在该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中上传采购文件,就可以用政府采购人工智能服务功能进行校验,系统很快就能给出合规性提示、优化建议等信息,帮助采购人和代理机构提升采购文件编制质量。

查询各地历史采购成交数据,多角度分析预算建议,检测到采购文件有歧视性条款自动预警……云之龙咨询集团近期研发出的政府采购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帮助采购人简单高效地查询决策依据,让政府采购项目执行更规范,降低采购人履职风险。

近年来,政府采购投诉案件数量越来越多,案情越来越复杂,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这让各地监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不过,浙江省杭州市负责处理政府采购投诉的工作人员最近却轻松不少。该市上线的政府采购智能裁决平台,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采购项目及投诉事项进行智能分析,辅助生成投诉摘要,并通过智能匹配案例库中的同类判例,形成办案要点指引,为工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也能确保裁决标准统一。

……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集中出炉的这些创新应用,并不是“为了AI而AI”“换汤不换药”的加码,也不是局限在问题解答、政策咨询等“对话框”形式的尝试,而是与政府采购业务结合更紧密、更深入的创新。产品不仅实用性更强,成熟度更高,在效率方面也有新突破。

——较人工审查效率提升10倍。政采云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公司刚发布的“招标智检”产品2.0版本在效率上“突破PB(Personal Best,即自身最佳成绩)”。

——AI仅用9分钟就完成了以往评审专家需要7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符合性审查准确率达100%。深圳近期试点开展的AI智能辅助评审也创造了“新深圳速度”。

——合同“打回重改”的情况明显减少。陕西师范大学上线的AI辅助小额零星采购合同智能审核应用让他们的合同审核工作“大提速”。

这些创新应用的出现,标志着政府采购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从“技术验证”迈向“场景深耕”的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给政府采购具体工作带来深刻变革。

拥抱:因契合而有机结合

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置于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位置。会议特别强调,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

事实上,政府采购领域在多年前就已开始“试水”人工智能的专业化应用,尤其是在今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更是迎来了一阵探索政府采购智能化转型的新风潮。近期集中出炉的这一批“人工智能+政府采购”应用,不少就是源于当初迈出的那一步。

业内人士指出,政府采购作为与各政府部门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积极主动开放场景,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承担起人工智能技术“演练场”的责任,充分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更多行业投入到“人工智能+”行动中。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对解决政府采购领域的一些“顽疾”能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政府采购各方热衷探索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采购主要是规模化的采购,尤其是以公开招标为主的采购方式,招标、投标、开标、评审、定标等采购全过程中各环节的事务性工作较多,共性也较强。这一点恰恰是人工智能能够做好也应该做好的工作。”天津城建大学副教授李德华表示,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需要以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的工作,传统的人工方式受各种资源限制较难实现,而这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发挥重大作用的地方。因此,人工智能在政府采购各类场景中的应用和发展势不可挡。

人工智能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政府采购。这是政采云股份有限公司CEO钱国兴对人工智能与政府采购融合进程的理解。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让采购变得更简单,采购程序、规则都可以内嵌在系统里,采购人要买的东西,人工智能可以基于以前的消费习惯,基于采购预算、用途、用户评价、比价给出推荐;监管会变得更合规、更无感,可以在不打扰采购人和供应商的情况下进行监管;服务会变得更优质,因为有人工智能的赋能、有数据驱动,可以知道用户最需要的服务是什么。“人工智能会促进政府采购更好更快地从程序正义走向结果正义,从结果导向走向绩效导向,帮助政府采购降本增效。”钱国兴说。

融合:要深入也要慎入

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指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虽然各种创新应用密集落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人工智能对政府采购各类场景的变革还处于探索阶段。”李德华认为,“人工智能+政府采购”后续的发展,重点要结合不同的采购标的、不同采购项目的特性,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处理,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更大成效和突破。

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在于自主工作的智能体。智能体是指能够自主感知环境、作出决策并执行行动的智能实体,它可以是一个程序、一个系统或是一个机器人,这将是人工智能应用的最主流形态。对此,云之龙咨询集团总裁王镱霖表示,未来,各种智能体将给政府采购领域带来重大改变。如AI招标文件自动生成智能体,可以将以往完成的每一个政府采购项目转化成为智能体中的知识库,再通过智能体中的招标文件自动生成工作流的搭建,使其生成招标文件初稿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可以由原来的一两天时间,缩短到三五分钟。又如AI评标机器人,可引入自然语言处理(NLP)、光学字符识别(OCR)和检索增加生成(RAG)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投标文件的材料检索核对提供技术支撑,能极大地提高评审工作的准确度,破解评审专家人工评审耗时长、工作量大、易出错,甚至在评审过程中不认真、应付了事等困扰政府采购相关方多年的难题。

对于人工智能与政府采购的融合,政采云公司显示出极大的热情。钱国兴对记者说,今年,公司从“拥抱AI”到“All in AI”,对现有的业务和架构进行全面重构,以价值创造或者业务实现为目标,全面切入人工智能,引领行业从“采购的数字化”走向“数智化采购”,计划推出对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各类产品,比如智能选品、智能发品、智能核价、智能投标等。

安全性是“人工智能+”行动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治理原则,强调要提升人工智能安全能力水平。李德华提醒,人工智能工具对数据的储备等较为敏感。在实践工作中,操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或者错误的认识,对一些信息缺乏相应的甄别,导致其投喂建立起来的大模型存在着一些风险,可以采取专家+人工智能的方式来予以克服。

正如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描述的那样,随着“人工智能+政府采购”时代的加速到来,人工智能将从政府采购的单一场景纵深渗透至全环节,更多不同场景下的创新应用将陆续出现,有望解决政府采购领域的各类“顽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动政府采购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61期第1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