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活过”的生命真味

“活过”的生命真味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5-07-03 21:41:32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书里书外】

“活过”的生命真味

——读蔡澜自传《活过》

■ 周广玲

蔡澜先生的《活过》,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一本传统的自传,而是一部以生命体验精心熬制而成的“快乐回忆集”。它似一位阅尽人间沧桑、内心豁达通透的老者,将八十余载的人生岁月缓缓道来。

书中开篇描述的飞机遇气流这一经典场景,无疑是蔡澜人生哲学的高度浓缩。当飞机机身剧烈颠簸,乘客们陷入惊恐之时,唯有他从容淡定,轻啜着红酒,微笑着回应邻座的诘问:“你死过吗?”“没有,但我活过。”这简简单单的“活过”二字,宛如一条红线,贯穿了全书的始终,成为全书的文眼,既是他对生活的宣言,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更是贯穿整本书的核心精神。

翻开这本书,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蔡澜的文字,就如同他所钟爱的美食一样,追求“真味”,不刻意雕琢,看似平凡平实,却在幽默诙谐之中又暗藏着人生的机锋。他回忆起童年在潮州逃难时,婴儿时期的自己竟能把恐怖的炸弹烟雾想象成奇妙的动物,这份与生俱来的乐观,仿佛早已预示了他一生面对困境时的态度。青年时期,他远渡东瀛求学,经济十分拮据,但他却能巧妙地化腐朽为神奇,将鱼市场丢弃的鱼头熬煮成令人垂涎的暖粥,这种苦中作乐的本事,成为生活给他上的第一课。这些看似琐碎平常的生活片段,恰恰构成了蔡澜人生观大厦的坚实基石:即便身处有限甚至困顿的物质条件下,也能通过精神的富足和心态的积极转换,去汲取生活中最大的甜蜜。

他把漫长的人生拆解成无数个值得全情投入的“当下”:在邵氏片场,为了追求艺术理想,他不惜顶撞投资人,那份近乎固执的坚持,是对电影艺术之美的刹那沉醉;古稀之年,他积极拥抱新媒体,在微博上插科打诨,与天南地北的粉丝们热聊,分享生活点滴,这是他拥抱时代、永葆好奇心的刹那欢愉;他尝遍天下美食,从香港街头热气腾腾的镬气小炒,到巴黎殿堂精致考究的料理,每一次味蕾的绽放,都是对生命馈赠的刹那感恩。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对抗生命虚无感和对生命长度焦虑的良方,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幻想,而是要把每一个“此刻”都活得有滋有味。

然而,蔡澜先生的“快乐”并非那种不谙世事的傻乐,他的“豁达”也绝不是未经生活淬炼的麻木。《活过》这本书的坦诚与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人生的种种坎坷与阴影。他坦然承认投资餐厅失败后的血本无归,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直言自己“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毫不留情地撕开了成功者的道德高位面纱。他还讲述了追求艺术电影却导致票房惨败的过往,以自嘲的口吻调侃自己像“骄傲过头的孔雀”。在这个“人设”当道的流量时代,他敢于袒露脆弱、直面局限的勇气,更显珍贵。

面对生命中最大的两场风暴——挚爱妻子的离世和自身遭受癌症的侵袭,蔡澜在书中所展现出的态度,将这份豁达推向了生命彻悟的巅峰。他放弃化疗,选择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散尽家财”:住进能看见海景的酒店,甚至还计划“办一场派对迎接死亡”。这种选择并非消极地放弃生命,而是源于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书中回溯了他幼年时目睹家乡葬礼的原始恐惧,以及在电影片场亲历生死一线的震颤瞬间,这些关于死亡的早期记忆,最终在他晚年沉淀、发酵,升华为“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必经过程,不好好体验一番就对不起自己”的通透智慧。他选择向死而生,把生命的终章也看作是一场值得认真“活过”的体验。蔡澜先生提醒我们,生命的丰盈与醇厚,就如同他钟爱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其精华并非来自漫长的窖藏等待,而是源于苏格兰高地风土的原始馈赠,以及酿造过程中每一刻的专注投入。人生的至味,同样蕴藏在每一个当下全情投入的平凡瞬间。

《活过》中反复提及的“吃喝玩乐”,绝非肤浅的享乐主义,而是蔡澜先生经过一生的实践与思考后,提炼出的生存智慧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具象化表达。他谈美食,其精髓在于“联系”——从田间地头的本源,到烹饪者的心意,再到共享美食者之间的情谊,食物成为联结人与土地、人与人、人与生活的重要纽带。他谈游历,重点在于“体验”与“包容”,在行走的过程中开阔视野,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消除偏见。他谈“六十一段恋情”(无论虚实),核心表达的是“爱是绽放而非占有”的洒脱态度,以及对情感多样性的尊重。

倪匡曾评价蔡澜的文章“凭一个‘真’字就能吃很多年”,这本书无疑是对这句话的最佳诠释。书中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有平实幽默的笔触:他会自嘲名字谐音“菜篮”,所以注定贪吃,也会调侃自己半桶水的写作水平居然也能在文坛生存。正是这份至真至纯的特质,让他的文字跨越了年代的沟壑,使这位原本端坐于神坛之上的“大师”,仿佛变成了在大排档与你碰杯的邻家老友。

当我合上这本书,机舱中蔡澜饮尽红酒的那个意象久久萦绕在心头。蔡澜先生用八十载风雨人生酿制的这坛生命醇醪,早已超越了个人回忆录的范畴。它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照见人性的种种;又像是一封写给世间的情书,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更像是一场关于“如何活着”的永恒对话,帮助每位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而这,或许就是《活过》超越文字本身,所能传递给我们的最深刻的意义。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49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