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劳动者的美学
【人间百态】
普通劳动者的美学
■ 米丽宏
英国诗人奥登曾用自己的笔定格劳动者的眼神:“厨师配置酱汁,外科医生划下细微的切口,职员填写提货单,他们都有同样入迷的眼神……”是的,那种目中无他物的神情,类似一种入迷,一种沉醉,一种虔诚!
那种虔诚,是精神发散出来的明亮光芒。这种光芒如泉水静流,如花开有光,如旗帜飞扬……其魅力并不会因为身份、阶层、工种的不同而有差异。
出身农家的我,最熟悉的莫过于犁耕锄耙以及田地里各种劳作。父亲是干活儿的主力,母亲和我们几个只打些下手。我和妹妹没有耐力,干一会儿就偷溜去玩耍。记得我们总爱追着父亲晃动的影子蹦跳,看他高高抡起镐头,又重重落下。那弓起的脊背一起一伏间,偶尔会发出“咯叭”一声脆响,我们便喊:“爹,你的腰又叫了!歇会儿吧。”
隔着三十年光阴回望,记忆里最鲜明的永远是父亲劳作的身影——他深深弯下腰,伴随着“噗”的一声闷响,镐头扎扎实实地锤入土里;他忽地又直起身,将镐尖儿扬到半空,几乎要挑破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他轻松铲一锨泥土,改畦引水,水里流着破碎的弯月,玉米地刹那享受畅意的吮吸;他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揽起金黄的麦子或谷子,像揽着金黄的儿女;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谷个子,一步步走向地头……
那时候,他的眼里都有一种动人的光芒。
文人说,能将潜能发挥到极致的姿态,都有美学的价值。是的,劳作中的父亲是美的:那弯向土地的腰身、绷紧的臂膀、脖颈和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豪迈和壮丽。
我的母亲,同样是做“好活儿”的人。六口之家的一日三餐、打理清洁、四季衣服、鸡鸭猪狗小毛驴等琐琐碎碎,都由她来操持。
母亲为我们做衣服,总是随心创造。她去集市上扯来花布,整齐平铺在大方桌上,蹙着眉头思索一会儿后,便毫不迟疑地开始剪裁。手里的大剪刀也“喳喳喳”唱着悦耳的歌前行。偶尔剪刀会突然停下,她唤我们过去,乍开手量一量我们肩头、腋窝的尺寸,再去花布上比一比,便又埋首于那场布料的魔术——行一步,退一退,绕个弯,转个圈儿……一块平板板的花布,渐渐呈现上衣的粗略模样:圆润的领口,舒展的前襟,还有那规整的衣袖。最叫人惊喜的是,她总能用零碎的边角料变出两个精巧的兜兜,这个过程令我们充满了幸福的想象。
母亲做活儿时的神态,那么沉静。她抿着嘴唇,时而蹙眉,时而眉头又舒展开来。她的心完全被手里的活路吸引进去,眼神儿像一泓深沉澄净的湖,有一种神圣的感觉。
除了父母,令我印象深刻的“劳模”还有四姑父。他是个匠人,家里但凡有个木工活儿,比如安窗上门、做个箱柜、排子车啥的,他就拉着他的工具来了。我常常见他骑在板凳上,俯身在木板上推刨子。随着“嚓嚓嚓”的节奏,一卷卷刨花从刨子下吐出来,柔滑、纤薄,像雪一样覆盖了地面。
他的工作很有趣:拿墨线盒在木板上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乜起一只眼,像打枪时瞄准儿。他聚精会神,脸上满是凝重,似乎全部的生命热情都凝聚在了一双眼睛和一双手上。他思考、创造、组合,抵达了一个匠人的自由之境。
我也见过劳动中的优美姿态。那时,年轻的小姨梳着两条垂到腰间的麻花辫,一手抚担,一手甩动,一溜小碎步急促走着,轻盈如水上漂,眼睛里跳荡着青春的神采,而肩上的扁担颤悠得像灵动的琴弦。扁担两头的挂钩和打结处在颤动中,发出“吱咛吱咛”的轻吟,像是在赞美:“呀,你真是个勤快的人!”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美。而劳动者本身,更是一种美。他们专注时微蹙的眉宇,收获时舒展的笑纹,粗糙掌心里跳动的脉搏,都美得那么朴素那么深刻,昭示着人之为人的尊严,揭示着生命的本质。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