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店里的“墨香花”
【凡人凡事】
小吃店里的“墨香花”
■ 肖日东
出了家门往右拐,越过铁道,就在公交站台附近,六七家风格迥异的小吃店一个挨着一个,“老杨小吃店”悄然隐匿其间。它那块褪色的门店招牌,在周边崭新门头的映衬下,显得格格不入。每天等公交的人熙熙攘攘,好像谁也没有特意去看两眼,更别说停下匆匆的脚步,进店去吃个便餐。
那天中午过了饭点,饥肠辘辘的我在公交站旁寻觅吃食。信步走进了“老杨小吃店”,却见店内是典型的夫妻店布局。几张陈旧的桌椅擦拭得几乎能照出人影来,墙面的白色涂料有些剥落斑驳,裸露出砖墙的原本颜色。然而,引人注目的,是四周墙壁上一幅幅未装裱的书法作品。它们长短不一、横竖交错,就像路边长出的野花,在这白墙上肆意地绽放着。
店主老杨见我进了小店,便躬身迎过来。他身形略显单薄,脸型有些消瘦,两撇浓密的胡须黑得发亮,恰似用饱蘸浓墨的毛笔挥就出的隶书“八”字。有些微胖的妻子也急忙起身,顺手拿起点菜单,微笑地招呼着我。不一会儿,老杨接过菜单走进厨房,顷刻间,锅碗瓢盆碰撞出清脆声,食材在烈火中“滋啦”响,一股香气从厨房里奔涌而出,肆无忌惮地撩拨着我的味蕾。
等待餐食之际,我再仔细端详,只见那些被小图钉钉在墙上的宣纸已经微微泛黄,边缘也微微卷了起来,似在轻轻喘息,努力舒展着自己承载的墨韵。那些字体,魏碑刚劲有力,如壮士拔山;小楷婉转柔美,似佳人起舞;草书飞鸟惊蛇,像醉侠挥剑。虽无精致的装裱,却有着一种质朴而率真的生命力,在这充满烟火气息的空间里,洇出一片别样的天地,为这普通的小店披上了一层墨香的薄纱。
也许是临近年关,小店的生意有些清淡。忙完我这一单,老杨麻利地擦拭着没有客人的桌椅,然后解下身上油光发亮的围裙,小心翼翼地将两张饭桌拼在一起,铺上毛毡。这时我才惊觉,这些装点墙面的书法作品,竟是老杨闲暇之余的倾心之作。
老杨从一旁的笔筒中抽出一支毛笔,笔尖稍蘸墨汁,手腕轻转,笔锋游走龙蛇。那笔画或顿或扬,或急或缓,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宛如一朵朵盛开的墨莲。潺潺流水般的古筝声从一旁的电脑里流淌出来,那如歌如诉的琴声与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生活乐章。那一刻,他在自己的墨香天地里自由驰骋、沉醉不已。
当他收拾笔墨时,我忍不住夸奖道:“写得真漂亮!”老杨腼腆地一笑,脸上飞起的两抹红晕染透了他原本酱紫色的脸。攀谈中老杨告诉我,他对书法的热爱源于小学时期的一堂书法课,当他看到那行云流水般的字帖时,便被深深吸引。此后,便如痴如醉地沉浸在颜筋柳骨的书法世界里,四处寻找废旧的纸张临摹练习。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个热爱书法的孩子。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再加上兄弟姊妹众多,让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外出务工,帮父母养家。老杨说,上学的梦想不再有了,但喜欢书法的嗜好却一直坚持着。在建筑工地上搬砖、扛水泥时,随手折根树枝在满是尘土的地上练习;在饭店当学徒时,他把蔬菜根束成笔,在洗碗池里写得风生水起;辗转到废品收购站时,他就用别人扔掉的毛笔,蘸着过期的墨水,在废旧纸张上书写心中的诗意。再后来,省吃俭用多年的他,盘下了这家小饭店。烟火散尽后,老杨就在店里肆意铺开宣纸,用横竖撇捺的墨韵,写尽他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一边是柴米油盐的烟火生计,一边是笔走龙蛇的书法世界。当锅碗瓢盆碰撞出生活的交响乐时,他是后厨中颠勺的大师,在烟熏火燎中让美味四溢;解下围裙的那一刻,他便是挥毫泼墨的艺术家,在泛黄的宣纸上肆意挥洒、渲染成花。在烟火与墨香之间,老杨寻得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平衡与精神慰藉。那一幅幅钉在墙上的书法作品,仿若一束束照进灵魂深处炽热的光。这份源于热爱的光芒,点亮了生活中每一个平凡且珍贵的日常,让这毫不起眼的小吃店,满溢温暖、熠熠生辉。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