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代理机构向专业化服务机构转型
推动代理机构向专业化服务机构转型
■ 成凯
日前,财政部发布《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作为本行业的一名从业者,想谈一谈《办法》出台后的一些感受。
10年前,在国家政府机关简政放权、“放管服”的大背景下,财政部取消了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下简称代理机构)资格的行政许可认定,代理机构数量大幅增长。2018年,财政部发布了《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主要对代理机构开展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条件作出规范。今年《办法》的发布,加强了对代理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
代理机构业务水平往往是反映一个地区政府采购水平和质量的“晴雨表”,可以间接体现该地区政府管理和营商环境的优劣。对代理机构例行监督检查工作,有利于提升代理机构行业整体的执业水平和质量,提升政府财政绩效,树立正面的政府形象,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站在从业者的角度,笔者认为,在《办法》没有发布之前,代理机构对监督检查工作的痛点主要在检查频次方面,代理机构被检查的频次没有固定的周期或预期,有些业务很多的代理机构多年未被抽检,有些只代理过少数项目的代理机构却被抽检,良好(至少是立志做好业务)的代理机构对那些不专业、业务水平不高却不被抽检到的代理机构抱有不平衡心理,认为监督检查工作的抽检范围与频次不公平。
对此,《办法》的相关规定非常值得期待。《办法》对代理机构在监督检查频次的相关规定方面,业务数量多的单位原则上一年一检,业务数量较多的单位原则上三年一检,《办法》还对特殊情况单位、新成立单位的检查频次作出了规定。这些规定是按照多干多查、多错多查的原则确定检查频次,既考虑到了特殊情况单位的检查频次,又避免了有些单位利用制度漏洞规避检查。从整体的检查频次上看,《办法》规定的频次比以往“三年一检”的惯例提高了很多,体现了财政监管部门以查促改,进一步推动代理机构向专业化服务机构转型的初衷。
针对监督检查结果处理处罚及运用问题,《办法》虽然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笔者希望财政主管部门在执法前形成统一的操作指导意见,制定出适宜的、各层级统一的执行标准。比如达到什么性质、什么责任的情形需要给采购单位发函通告,建议不要因财政执法部门的地区或层级不同而标准不同。
最后,笔者希望,《办法》能够顺利实施、开展,为实现代理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这一目标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中贸国际工程招标北京有限公司)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