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是梦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是梦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4-09-19 18:01:27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是梦

■ 汪志

我家四口人,现有5部手机、一部电话,两套楼房,这样的情况眼下已无需惊讶,而在改革开放前,这是谁想也不敢想的事。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记得在我只有十来岁的时候,总听到大人们说这样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可那个年代,人们的温饱才刚刚解决,这个“远大”的梦想是可望不可及的事。那时,一些农村家庭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土坯茅草房一下雨就漏,家里摆满了接雨水的盆子,点的是煤油灯,文化娱乐活动少,天一黑就睡觉。我虽然知道电话,但从未见过,真正亲手摸一摸电话时我已经快20岁了。那一年秋天,我和父亲挑着稻谷去乡粮站交公粮,第一次听到了那清脆的电话铃声,第一次手摸了那个只有在老电影上才能看到的黑色摇把子电话。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单位里就有一部手摇的黑色电话。但那个时代的电话中看不中用,打一个电话,先要摇好几下,通知邮电局,再由邮电局接通,费时费劲,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是断线了就是声音太小。记得有一次,单位里有一个四川的同志有急事给远在外地的老家县城打电话,早上刚上班,我就不停地给他摇电话,胳膊都摇酸了,可邮电局那头还没信号,最后虽然接通了,可对方说:“早晨线路紧张,慢慢等吧。”早上挂的号,中午1点多才接通,这期间有人专门守着,因为不知电话啥时候才能接通。可好不容易通了话,刚说了几句,邮电局话务员又说有紧急电话,线路忙,快中断电话吧。那个时代的电话真是让人很无奈。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这时候开始,一些大中城市都有了拨号电话,但这种电话的通话区域只限制在本地和本电话局,如果打长途还是要通过邮电局的话务员去连接。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单位经常出差,可每次从出差地给单位打电话时,少则一小时,多则数小时。打长途电话时,先要登记、挂号、排队、预交押金,然后坐着慢慢等,尤其是打往偏远小县城或乡下的电话,一等就是半天,一个挨一个,让人好不着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到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这时候电话已经慢慢普及到了一些较富裕的城市,但因为有初装费、选号费等,装一部电话,没有数千元根本装不起。由于数量限制,电话在那个时代还是“紧俏商品”,得找关系,托人“走后门”。后来,“大哥大”兴起,成了身份和富有的象征,谁拥有“大哥大”,身边的人就会羡慕不已,一部一两万元,现在想起来真有点滑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家庭都装上了电话,到现在装电话都不要钱了,送手机、送话费、送流量,手机、电话家家都有,一个都不能少。老公买了老婆买、子女买,时尚的、5G的,拿在手上,别在腰里,挂在脖子前,街道人流如织处,忽然响起了手机铃声,大家都争相瞧看,是不是自己的手机响了。

如今的手机和电话啊,真是再普通不过了,而且几乎人人离不开。特别是手机设置精巧、功能齐全,轻轻一按,连通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而电灯呢,已经不再局限于那白炽电灯泡了,家家都是成百上千元的豪华精致灯具,壁灯、床头灯等等,应有尽有,五光十色,色彩斑澜。楼房呢,生活在城市的家庭谁没有楼房,人们早已告别了棚户区、筒子楼,随着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如今的很多农民要么进城买楼房,要么在家自建小别墅,这样的巨变好像在梦里。

而这一切要感谢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感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张掖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375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