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销记
【我的父亲母亲】
代销记
■ 缪菊仙
中午从食堂出来,正看到仙子俯身整理车子后备箱。仙子见我,忙着从后备箱中提出沉甸甸的一塑料袋:“给你的,我爸种的黄豆。”“你爸种的,又代销?”我笑嘻嘻地调侃她。
仙子和曾经的我一样,常年为乡下老父代销农产品,花生、大豆、芝麻、玉米等等,仙子用零售价或高出零售的价格从老父亲手里一股脑儿收购了,拉到城里后,呼啦啦一通电话,给同事朋友分送干净。所谓的代销,是代送而已。仙子说,不知情的老父亲笑眯眯数着仙子给的收购价,感叹收成不错,城里就是市场好。“代销”,是一个善意的幌子,不过是女儿对父亲的孝心。
从仙子手上接过黄豆,我想起父亲,想起那些为父亲代销瓜果蔬菜的日子。
父亲是个普通的传统农民,对于土地有着执著的热爱和深情。他终日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享受土地结出硕果的乐趣,如果硕果顺利转换成收入,那就喜上眉梢了。
父亲在年过古稀之后迷上种菜卖菜。要知道,做个菜农有多艰辛,起早贪黑侍候菜地不说,光走街串巷兜售、堆着笑脸吆喝就是个磨人又耗力的活。我们反对他种菜卖,但父亲固执地认为自己种菜卖成本小,无风险,卖不掉,蚀的也就是力气。
既然是种菜卖,父亲也是细细寻思过的,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硬生生种出好收成、好收入。春的菜薹、夏的辣椒黄瓜、秋的萝卜、冬的花菜,都是一个字:“早”。当乡邻的油冬菜还在冬眠,父亲已经开始采摘菜薹了;当邻居的黄瓜秧子正在长个,父亲的黄瓜已经上市……父亲喜滋滋尝到种菜的甜头,菜园子越整越大,而身边效仿他的老农也越来越多,销售便成了问题。
有一年早秋,地里一大片的白萝卜砸手上了。记得那是凌晨4点半,电话铃声大作,接起电话,是父亲,声音疲惫沮丧又无奈:“我在市里农贸批发市场,萝卜没卖掉,你过来一下。”我气喘吁吁赶到农贸城,找到蔬菜批发区块,远远看见一个孤单的身影,蹲守在两个编织袋前。
此时,天刚蒙蒙亮,批发早市已散了场,整个市场空旷寂寥,如同刚刚散场的电影院,尚能清晰辨识出不久前这里人声鼎沸的模样。走近了,果然是父亲,一脸憔悴,胡子拉碴,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缩成了一团。见了我,父亲站起来,目光闪了闪,使劲搓了搓手,简单说了事情原委。他说,今年半亩地的白萝卜丰收,真是水嫩啊,比姑娘水灵,比雪梨都嫩,可周边种植的人太多,镇上的菜摊不好卖,听说城里农贸城白萝卜的批发价不错,夜里一点多跟随邻村的拖拉机进了城……没想到,批发商也是价格一压再压,直到市场散了,一个萝卜也没卖出。望着父亲疲惫不堪的脸,我一阵心酸,可以想像难得进城而又一向木讷的父亲在这嘈杂不已的市场里与批发商议价的不堪。神情定是卑微怯弱的,对于对方给出的鸡肋式的价,更是迟疑的,眼睁睁看着一拨拨批发商走了又问问了又走,价格越压越低,低到父亲出不了货,只剩下独自喃喃的话语:“我的白萝卜是有机的,水嫩甜润着呢……”
我按父亲的心理价位收购了他的萝卜,而后,开始东家西家送萝卜。第二天,假装极其兴奋地打电话告诉他,我已销售一空,他的萝卜果然好。电话那头,传来父亲爽朗的笑声。
我包销了那一季的萝卜,成了父亲的批发商。从那之后,父亲便是我的源头供货商,经常会让我代销农产品。我有时将从父亲手上“收购”的瓜果时蔬挨户赠送给亲朋好友,有时整袋整筐搁在小区门卫处,由邻居们自取。久而久之,父亲的菜如同一支支无形的润滑剂,增进了邻里关系,更让我挣得好人缘。
仙子一边整理黄豆,一边嘟嘟囔囔数落她的老父:“唉,我爸啊,真是个固执老头,过几天,又得回乡下收他的芝麻了……地里还有一片包心菜等着呢。”听着仙子浅浅的抱怨,我无比羡慕。我的源头供货商再也不见了,我是多么想念代销的日子,多么想看看父亲笑眯眯数钱的财迷样。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政府采购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