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如何“考德”
资料图片:11月27日,在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考点,参加考试的人员排队入场。当日,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开考。此前,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完成了报名、资格审查和网上确认工作,约130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可以参加笔试。新华社发(崔健摄)
公务员考试中,“德考”如何成为一道失德者难以逾越的门坎,还须做到可操作、有实效
从11月26日起,参加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走进考场,竞争约1.8万个国家公务员岗位。一年一度的“国考”就此拉开序幕。
走过十几年的历程,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让人感受到诸多新意:一些职位考试科目设计采用“2+X”;多数职位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年基层工作经验;强调了“以德为先”的品德选拔,尤为引人关注。
这颇令人欣慰。“国考”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导向作用。对即将进入政府从事管理工作的广大青年,对日后可能成为政府官员的后备力量,不管是品德不佳、缺乏责任感,还是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都将难以应对越来越高的政务要求。尤其是推出“德考”,更是一种纠偏的努力——它与前不久发生的深圳公务员打骂生父一事,与国家公务员局正在制定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一起,显示着对“公家人”官德与私德的日益强调。
但“德”如何“考”,却需细细思量。一方面,“国考”被视作“玻璃房里的竞争”,透明、公开、公正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公信力与生命力所在。如果其中的“德考”难以科学考察与量化,规则难以明晰,就有了暗箱操作的弹性空间。近年来某些地方在招聘过程中,泄题、作弊、“萝卜招聘”等行径频频曝光,引发公众的不安甚至愤怒,政府的公信力也遭到挑战。“德考”要成为一道失德者难以逾越的门坎,还须做到可操作、有实效,找到足以服众的路径。
另一方面,把公务员的“失德”、“失范”行为空间压缩到最小甚至零容忍,恐怕还需从根本上入手。10年中,“国考”考生迅猛增长,今年虽然比去年的报考人数略降,但仍有近百万之巨,这固然是社会成员对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肯定,但也不容讳言,“国考”持续红火的背后,有一部分人看重的是公务员对社会资源、权力“福利”的某种占有和掌控。这样的心态,纵使考试考察过了关,进入了公务员队伍,掌握了某些权力,一旦有了某种土壤,就可能“失德”。这样的基因如何剔除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考”很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需要加快政府改革。只有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打造服务型政府,让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各归其位,让“公务员”不再是某种特权与福利的象征,而是回归角色本质,以严明的制度与清晰的权力边界来管理队伍,恐怕才能减少许多逾矩、失德之举。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