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芭蕉·祖父
【岁月】
湿地·芭蕉·祖父
■ 刘燕成
那是一片并不大的湿地,长满了芭蕉,在老屋正前方300米远的地方。原先那儿有一口井,用四块硕大的方形青石圈围而成,井水清亮,甘洌,冬暖夏凉,四季常流。那些年村子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富不离猪,贵不离书。一辈子穷够了的祖母想通过养猪走上发家致富路,而芭蕉,是猪食的上品,猪养得多了,缺食,那井,便被祖母用烂泥填了,种了芭蕉。
我倒是没有见过那片湿地里的水井,待我学会了偷偷躲在大人的背后溜往那湿地洗烂泥澡时,那儿早已是一片层层叠叠的芭蕉林了。不过这湿地里依然看得见一股常年不断的水流,水质清亮,春夏两季,水势要更加大一些。因了这股山水,这地固然四季里都是湿润润的,芭蕉因此长得特别快,叶儿特别阔、特别绿,茂密得见不到天。
湿地里有鱼,多为泥鳅、黄鳝,个大,体肥。鱼是吃着芭蕉的根须和枯落下来的腐叶长大的。湿地里泥黑,潮润,恰是鱼的乐园,当然也是芭蕉的乐园,亦是我们小屁娃的乐园。我幼时虽文静,但那只是在大人面前的事,趁大人出了屋,便可大摇大摆肆无忌惮地光着身子溜到湿地洗烂泥澡,这是我认为最是得意和爽快的儿戏。当然,洗烂泥澡是有讲究的,得先挤一些木姜油在身上,尤其肚脐眼、下身,得多抹一些,免得遭遇烂泥里的黑蚂蝗叮。
湿地里烂泥软酥酥的,待你钻进去半个身子,泥鳅和黄鳝便被挤在了肚皮上,滑滑地、惊慌失措地甩着尾巴,想逃逸。这些因了这一片烂泥和这一林子的芭蕉而养得肥且长的家伙,只要出现在我们眼皮底下,准是跑不了的了。只需翻一个身,把身子从泥里抽出,站稳了脚,瞄准了鱼儿逃窜的方向,将食指和中指张开,呈剪刀状,朝鱼的头部往尾部大约三寸的位置猛叉下去,紧紧一夹,轻而易举,就逮下了那美食儿。我就是在这一片湿地里学会捉鱼的。
老屋里常常飘出一阵阵的鱼香,因了这一片湿地,我算是吃够了鱼的味道。却不知从哪一日起,我不再喜欢洗烂泥澡了,也不再有兴趣去湿地里捉鱼了,我学会了无端地惆怅。看着那一片宽广苍翠的绿芭蕉,在细雨淅淅沥沥的夜里,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越发叫我心寂难耐,甚或有一些凄凉。
我想,这是和我的祖父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距湿地不远处的老屋南边二楼里的南房,最先是留给祖父住的。祖父14岁那年因一场疾病而成了盲人,但他熟悉老屋的每一个角落,楼上楼下,他都走得去,像看得着似的。父亲说,老压压(yàyà,祖父之意)喜欢安静,搬到南房更合适一些。祖父因此就住进了那里,夜里由我作陪。有月的夜晚,推开窗,满眼的绿,缓缓地,从湿地芭蕉林里漫过来,皎白而洁净的月光,流经这绿意盎然的暖色,越发地柔软了。此前,祖父是不喜欢唱歌的,可是南房里的祖父,夜里总要兀自歌吟至夜半。那是一些酒歌和山歌,苗歌甚或侗歌,他都唱得。祖父的夜歌声音很轻,很细,但有一些尖。若是雨夜,芭蕉里的滴答声是可以淹没祖父的歌唱的,但他还是要继续地歌吟。我猜不透祖父的心思,到底是什么促使他喜欢唱歌。是山乡里的雨吗,抑或是雨里的那一片芭蕉林,甚或是这黑夜里的月吧,到底是祖父自己才知道的。一个人的心事,是那么神秘莫测。
这样的日子似乎没有多久,祖父就去了。
那是一个异常漆黑的凌晨,根本就看不见湿地里的芭蕉林,只有初冬渐寒的冷雨,沙沙沙地,落个不停。而祖父已停息了歌唱,像一把断弦之琴,戛然而止的音符,不知流向了何方。据说祖父归于一种叫“癌”的疾病。突然间我就发现了祖父的伟大,我猜,祖父的歌吟,许是与光明有关,又或是和生命的美丽密不可分。我想,我的祖父一定在歌声里寻见了属于他自己的光亮。
如今,30余年过去了,我坐在自己城里的家中,一次又一次地想起村庄里的那一片湿地,那湿地里的芭蕉林,以及那南房里的祖父,我似乎突然间就读懂了别人的诗句:“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作者单位: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