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小记
【身边的感动】
借调小记
■ 徐舟
作为一个财政系统之外的人,有幸借调到财政部国库司工作,半年下来,感触良多。
其间所经历的人和事,与我想象中高大上的国家部委机关,有相同,更有不同,疏懒如我,都有了“作文以记之”的感动。
就事来说,尽管日常工作中也有不少寻常小事,但确确实实更多的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一桩桩,一件件,参与其中,与有荣焉。就人而言,虽然我有心理预期,能进中央国家机关的都是人中龙凤,但实际接触以后,这些财政人的点点滴滴,还是刷新了我对国家机关干部的认知。有一次周末在食堂吃饭,邻座是一位身材与颜值俱佳的姑娘,她知道我是司里借调的同事,就随意聊了聊,问我周末为什么不出去走一走,然后就娓娓道来,给我介绍帝都名胜。她和我说起了北京的各种博物馆,有些博物馆的名字我都闻所未闻,可她说起每家博物馆的馆藏和特点来,却如数家珍,简直把我震惊了。后来了解到,这是一位北大的才女。在部里我一般轻易不问对方的教育背景,因为这只会让我生“老大徒伤悲”之叹,后悔当年为啥不好好读书。
借调期间,接触最多的是分管我们政府采购工作的司长和我们处长。找分管司长汇报工作不太容易,需要排队和见缝插针。分管司长经常苦口婆心地要求处里的年轻同志多学习政府采购业务,让我们汗颜的是,他对自己分管业务“钻”和“专”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些具体经办的人。我对WTO政府采购协定、联合国公共采购示范法、世行采购规则这些国际采购规则算是比较熟悉的,但每每讨论起来,我总能听到他说出我未曾领悟的见解。
分管司长告诫我们,搞政府采购法规制度建设不能只盯着那几个国际规则,而更应该深入学习发达国家的国内采购法。为了取得真经,他会自己去啃英文版的美国联邦采购条例以及德国、荷兰等国家的政府采购法规。我经手的一些制度办法和文稿材料,自认为呕心沥血、精雕细琢,可一到分管司长那里,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问题。“逻辑不对”“太文绉绉了”,这是他常对我念叨的话。有些时候,从结构到文字,稿子几乎被他全盘推翻了,但我还是打心眼里佩服。
对我们的签报,他从不简单圈阅,特别是对一些制度办法,他会静下心来,和我们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过。一些重要的制度办法从起草到出台,大家在他的办公室进行逐条研究不下七八次。从窗外阳光明媚直到夜阑人静,不过完一遍就停不下来,晚饭都不吃,这样的场景,我见过好多次。在一次次讨论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国内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的问题了然于胸,对改革的困难和阻力更有清醒认识。对推进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两法合一、改革评审制度等这些政府采购改革的深水区,我们有时难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只有他始终坚定,那种胸怀“星辰大海”的情怀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着,感染了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
对我们处长,我喜欢和大家一样叫他虎哥,虽然我自己老大不小了,但这声虎哥代表着我对他亲切中的一份尊敬。
“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这是我对虎哥的第一印象。接触多了,更深切地体会到,虎哥的聪明是名至实归的。他的脑子转得飞快,看文稿几乎一目十行,却总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他修改稿子,有时候寥寥数笔,化腐朽为神奇,让人击节赞叹。在布置我写一些重要的文稿时,从框架结构、语言风格到一些重要表述,他一一道来、语速很快又逻辑严谨,常常让我有跟不上的感觉。虎虎生威,人如其名,这是我对虎哥的第二印象。在走廊里扯着嗓子喊人,中气十足地与人讨论工作,间或还夹杂着一两声“虎吼”。初时有些吃惊,近距离观察他一天的工作后,我很快就理解了:他的时间实在不够用,“通讯靠吼”,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内部沟通方式。以身作则,敬业自律,这是我对虎哥的第三印象。有次为了赶一个重要文稿,虎哥和我们一起连续加了三个大夜班,第四个晚上,我们到条法司一起现场办公,会商定稿,我清楚记得当晚电子文档的最终文件名是“*12:40定稿”。回到办公室,虎哥说,你先回去休息吧,我还要把OA系统里的公文处理一下,不能卡在我这里了。
办公室的李老师,同事们都亲切地叫她李姐,我一个小老头,不好意思这样叫她。李老师用行动诠释了她的大姐风范,她在采购业务上是我们这个大办公室的主心骨,在忠于职守和热爱生活方面是大家的榜样。她负责中央预算单位采购审批事项,可谓“手握重权”。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不禁暗暗敬佩领导的选人用人眼光。李老师“手中有剑、心中无剑”,不把权力当权力。她总是把事情摆到桌面上,不“看人下菜碟儿”。前来办事的人即使被她拒绝了,也一个个心平气和。她的所作所为,使我对依法行政有了新的感悟。
我的搭档小张,一和人说话就是红霞满面的娇羞,工作上却丝毫不怯场。每天来得早,走得晚,静静地工作,默默地付出。扎实的法学和文字功底,广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领悟力和执行力,刚从另外一个处调过来的她,很快就无缝衔接地融入了新岗位。和她搭档,我感到无比愉快。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她从不面露难色,与她沟通工作总是一点就通,她负责的事情,每一件都让人省心和放心。
不急不躁、颇有大将之风的小夏,特别重视我们制定的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社会接受程度,她经常以我为样本,验证制度办法是否“接地气”。我不知道她是否有直接的基层工作经历,不过,我发现我们在许多业务问题上都很容易形成共识。谦虚好学的雨林,抓住一切机会找我了解政府采购操作实务,经常拉着我一起去食堂吃饭,边吃边聊业务。还有周末经常来办公室写各种材料的赵博士,叽叽喳喳、像邻家小妹一样亲切的小马,安安静静、干起活来却出手不凡的小胡……
还有许许多多的财政人,虽然接触不多,却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我们司长,用最朴素的大白话和让人会心一笑的比喻,阐释艰深繁复的问题,再加上他北大才子极富睿智的幽默,他的讲话是机关里一道美丽的风景。条法司的罗处长和小冯老师,他们术有专攻,在法律上为我们的法规制度把关且不说,就连我们提供的一些文稿,经他们裁剪润色后,往往就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中央国家机关确实藏龙卧虎,他们一个个出身名校、素质优异却又低调谦和。这样一群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和能力的人,拿着不超出常人的工资,以超出常人的热忱和自律,干着超出常人负荷和想象的工作。他们每个人做事都认真细致,尤其是对各种文稿质量的要求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虽然我私下里调侃这是让一众精英穷经皓首的“内卷”,但内心里其实充满了敬佩。
多少个寒冷的冬夜,我走在三里河南三巷,不论多晚,抬头一望,北楼窗口里总还有星星点点的灯光。后来我听说,为了节约时间,部里有些同志加班晚了就睡在办公室的。比如前些时候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关税司的同志们就是这样随时待命的。我自己的工作单位是上海一个事务性单位,有着做不完的业务,在加班加点上我也算见过一些世面。来部里工作半年,朝七晚九的常态让我体会到,我在上海的工作是多么幸福。
半年来,这里一群做大事而非做大官、赚大钱的人,震撼了我,感动了我。
虽然每天只是“两点一线”,但这半年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段轨迹。谢谢这些财政人,特别是国库司三个政府采购处的每一位同事,我无法用文字一一表达对你们的敬意,谨在此谢谢你们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的关心,更谢谢你们从不同侧面教会我成长。
(作者单位: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