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市井里的稀豆粉

市井里的稀豆粉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0-06-04 15:15:28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人世间】

市井里的稀豆粉

■ 张燕燕

美好的一天,从一碗稀豆粉开始。

稀豆粉是我们全家的最爱,小城里,卖稀豆粉的摊很多,但我只钟情于一家。位于农贸市场二楼的这家稀豆粉米线摊,隐藏在一排售卖衣服、菜蔬的摊贩中间,由一位60多岁的傣族大妈操持,味道正宗干净,由来已久。至少我一直光顾了16年,与大妈从陌生到熟悉。当时,我初到小城,农贸市场还未改造,一套桌凳,狭小的空间,如果不是慕名而来,你不会注意到角落里的这个小摊。后来,市场改造,大妈用积蓄买下了现在的摊位。只是依然简陋,两条木板凳,两张石桌子,张罗起一家人的生计。

为了顺手,大妈右手边是炭火温热着的嘟嘟冒泡的稀豆粉,装满米线、米干的篾萝,左手边,两套长形木质桌凳,其中一张桌子上摆满各种佐料:酱油、辣椒油、蒜油、花椒油、剁碎的新鲜小米辣和蒜泥、芫荽,另一张桌子供客人们堂食。抓一把白白的细米线浇上稠稠的、黄澄澄的稀豆粉,再加上一勺蒜末、几滴酱油、少量味精、一勺芫荽。除了这些基础佐料,其他的依个人口味而定。老公喜欢放葱,这是勐永傣族的吃法。还有人喜欢放腌菜,有人喜欢放肉酱,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帽子肉。我是从来不尝试的,觉得这样会湮没了稀豆粉本身的豆香与醇味。稀豆粉一定要与油条相配,油条一定要没入稀豆粉碗中周身裹满黄浆而出,这样入口,唇齿飘香。

称之为摊,是因为非常简陋,也适合它市井的气息。没有招牌可寻,但清瘦干净的傣族大妈就是最好的招牌。你不要看摊子简陋,生意却非常火爆,一般情况下,两张桌子都爆满,街天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没有桌子只坐凳子甚或站着吃的,比比皆是。大妈一个人要装米线要招呼客人根本忙不过来,好在光顾小摊的都是熟客,自己剪油条,帮忙收碗,自己找零钱。

最近,大妈的小摊也跟随时代的潮流洋气起来,可以微信支付,只是价格依然守旧,3元起价,5元封顶。我每次去大妈都会善意地提醒我:你吃4元就够了。量足,似乎是大妈致胜的秘诀。所以,这里是来赶集的老百姓必须光顾的小摊。其实,哪有什么唾手可得的生意经,深藏背后的是大妈源于内心一直坚守的善良。稀豆粉的熬制本身就是一个磨性子的过程,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掌握火候,小火慢熬,不骄不躁,不断搅拌,慢慢沉淀。稀豆粉水由稀至稠,方能熬制出一锅色香味俱佳的稀豆粉。慢工出细活,每天凌晨起床烧火熬制,再从家挑到百米外的农贸市场,大妈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

一家人的生计就是在这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的稀豆粉中舀出来的。这个不起眼的小摊供出了三个孩子成家立业。我从不鄙夷市井,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那些别人不曾正视的市井小摊,我异常珍爱。在我看来,有多少美味隐匿于市井,有多少美食隐藏在乡野,不放下身段,就无缘品尝这人世间的美味佳肴。

有一次,我带一位回家省亲的朋友到大妈的小摊吃早点,朋友赞不绝口,说是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我知道这是他隐藏于记忆深处的味道,是最能唤起他乡愁的味道。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961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