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供应商 >> 绿周刊电子报 >> 对高校空调大宗采购的思考

对高校空调大宗采购的思考

栏目: 绿周刊,电子报 时间:2019-11-11 16:55:25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一家之言】

对高校空调大宗采购的思考

■ 张泽明

在财政资金紧张的大背景下,共享空调是解决高校空调采购的一种有效方式。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探索对现行高校空调采购进行模式创新,让其采购价格更合理。对此,本人对高校空调大宗采购进行分析。

高校空调具备进行大宗采购的需求基础

空调是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产品,高校批量集中采购的金额非常惊人,往往成为空调批量集中采购的主力军。以2017年为例,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北京林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参与中央国家机关空调批量集中采购,需求分别是10501.5匹变频分体壁挂式空调、8791.5匹变频空调及3210匹分体定速柜机空调机,采购规模均在百万元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第二、三季度是空调采购的高峰。从201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空调批量集中采购看,第二季度采购额为1404.25万元,第三季度采购额为2290.601万元。除了空调机本身属于采购季节性需求强的产品外,高校空调采购需求集中释放也是形成采购高峰的原因之一。在第三季度中,第4分包便是专为中央美院设置。

从高校的单独采购公告来看,采购预算上百万元乃至几百万元的需求也不在少数。20197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发布“学生公寓空调采购及安装”公开招标公告,采购预算为800万元。918日,渭南技师学院学生公寓空调设备采购并安装公开招标项目,预算为135万元。

高校形成大宗采购联盟存在客观约束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预算单位批量集中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鉴于空调机采购季节性需求强、时效性要求高,2017年开始,京外中央预算单位空调机采购不再实施批量集中采购,但这些单位的需求并没有消失。

批量产生的规模效益使任何一个空调厂商无法小觑高校空调采购,同时批量采购产生的议价优势也会给高校带来触手可及的实惠。当前,各类高校联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果高校将携手的范围从智库联盟扩展到空调集中批量采购,也是一个符合逻辑和情理的选择。

当然,形成高校采购联盟困难不小。首先是高校形成采购联盟的内生动力仍待加强。高校自身采购力量比较薄弱,应付常规采购项目已经手忙脚乱,更何况牵头组织或参与校际联盟采购。

其次是批量采购平台缺失。以厦门的大宗采购为例,其依靠的是厦门万翔网络商务有限公司,由这家国企出面进行采购、仓储、配送管理等,采购人比较省心省力。今年211日,厦门万翔网络商务有限公司的2019年度大宗空调采购项目,预算就达到惊人的12141.286万元,而中标金额为10210.368万元,节支效果明显。

最后是高校对采购效率的担心。一旦形成了批量集中采购,是否需要耗费精力报预算?如果等待集体联盟需求落实,是否会影响了高校个体的便捷性?

其实以上困难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采购效率方面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做法为例,2019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关于中央国家机关批量集中采购有关事宜的通知》,空调对批量采购配置标准和执行方式进行了调整。在实施计划配送信息表中,较以往增加了三个参考品牌,这样这三个品牌供应商就可以提前备货。针对通用配置,国采中心在中央政府采购网采购人平台开辟“批量采购”模块,收集整理批量集中采购计划。各一级预算单位每月10日之前汇总本部门各级单位下月采购计划,登录中央政府采购网采购人平台导入计划。各部门每月计划由国采中心汇总后组织竞争性磋商。这些举措都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

地方高校参与地方政府的大宗采购也是解决之道

当然,在高校形成采购联盟还存在客观体制与机制障碍的当下,高校也可以把零星的空调采购通过网上竞价或电商直购,由地方政府采购中心实施采购,效率与节支率相对有保证。但相比批量大宗采购,前述方式的资金使用与规模效益依然相形见绌。况且,在财政部门对协议采购日渐从严管理的监管背景下,在电商直购平台向云平台进行转型升级,与市场价格还存在部分落差的情况下,前述采购方式不但在满足高校采购需求上有局限性,从监管层面也有审慎推进的考虑。

另一种方式就是地方高校通过参加当地政府的批量集中采购,也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但由于各地批量集中采购工作进程不一,地方高校参与其中,难免要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工作进程推进。而且,京外的部属高校也要经过一定的工作协调,明确采购计划编制与上报汇总、付款、验收、数据统计等工作细节,才能加入地方政府的批量采购取得空调采购的规模效益。

时代呼唤高校在优化大宗采购参与路径、形成规模优势上有所举措,这不仅需要政策引导上的综合考量,也需要利益相关方的振臂一呼与躬身入局。

(作者单位:大连海关)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907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