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与彩的华章 ——姚旭辉的水墨印象
【名家】
墨与彩的华章
——姚旭辉的水墨印象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记者走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中心,立刻被那里流淌着的墨华芬芳所吸引,“翰墨情缘·写意人生——姚旭辉艺术精品展”正在这里举行。在水墨的虚实渗透间,黑白、浓淡、明暗、流光交相融汇,把人们带入一个亦真亦幻的美妙的音乐境地。
水墨人物与绮丽的彩墨相遇,这是一场超越时空的邂逅,在新与旧的碰撞中,蕴含着水墨艺术历久弥新的神韵。
来自浙江开化山城的姚旭辉,自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稍长,他又迷上了水彩写生,在家乡的田间、山野、溪畔,经常可以看到他写生的身影。之后,他踏上了进京学画之路。
也正是那时,姚旭辉拜访了田黎明先生。经过田老师的教诲,姚旭辉深深领会到一个画家的成长,必定要先经历传统的深入扎实的学习和训练,这为他日后进入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对传统的深入研习和扎实造型训练打下了思想基础。同时,经历长期的艺术磨砺,他深刻认识到,艺术创作的立足点,应是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经历,完成对艺术语言的时代开拓与创新。
姚旭辉强调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在他看来,创新是艺术家寻求自我突破的原动力。一幅作品中是否有画家自己的语言、图式以及创新意识,直接体现出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深度和艺术创作的成熟度。而任何创新,如果离开了传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的中国画,其实要面对两个传统:一个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一个是现代的传统,二者都是文化脉络的传承,相辅相成。我们的现代基于传统而形成,我们现在的创造创新,也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故而一个创新的艺术家,首先要有扎实的传统基础和笔墨素养。基于对传承与创新的这种理念,姚旭辉的人物画创作和彩墨画创作,都融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和创新意识。在画面结构和形式感上,他吸取了平面构成的一些元素,常通过破碎物像的形式构成与传统拉开距离,这是他基于对时代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
多年来姚旭辉一直从事水墨人物画创作,为了深入生活,表现平凡人物的美,他热衷于去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创作体验,尤其是藏区、贵州苗寨等地。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精神面貌、个性特征均予他以不一样的启迪。
十年前,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时,姚旭辉在浙江衢州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时任衢州宣传部长高启华先生在他的画展前言中准确地道出了他的艺术风格:“将素描线画的张力应用于国画,将油画色彩的调和传达给国画,最终展现给世人的是雕塑般的厚实架构。”现如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的姚旭辉,其艺术创作更加成熟饱满且富有激情,并在水墨意象和彩墨抽象之间自由跨越,营构出他心中斑斓的墨彩世界!
在水墨人物画创作方面,姚旭辉深受他的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先生的影响。在他的人物画创作当中,人物与背景是融合为一个整体的,画面中的“色墨”与“留白”形成了一个正负空间,画面给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因此,在姚旭辉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笔墨方式已经不是传统笔墨程式而是融汇了设计构成、装饰色彩等元素,画面在摆脱了传统笔墨趣味的同时,更加注重笔线的张力和色墨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东方意象。如今,姚旭辉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既重造型又重构成,通过画面朴拙的变形和多维空间的自由运用,营构出一种“中西艺术兼容并蓄,传统现代联袂起舞”的笔墨风范。
田黎明先生在姚旭辉出版的画集中写道:“旭辉心体纯真,性情朴素,学而三问,求难向境。旭辉的中国画创作是在理性建构中寻找感觉的文化载体,并在对文化体悟中把握心体的精神,是一个自觉向着传统人文境界,向着时代人文境界不断进取的当代中国画家。旭辉的水墨画创作是在有意味的形式中体味着一条线、一种笔法与造型的意象、笔墨的意象相交融,其创作时代感强,作品体现出对笔墨与造型语言探索的深度,并逐渐找到了属于自我心体的一种笔墨语言。”
如果说姚旭辉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对形态语言的探索还只是“格物”上的事,那么他近期的现代彩墨画创作,则是一次鸢飞鱼跃式的“致知”突破。姚旭辉的彩墨画创作,所流露出的自由心性以及作品中墨彩虚实的渗透、无意识的笔法以及黑白、浓淡、明暗、流光的交融,都试图把观众带入自然的音乐境地,并把人们的视野引向混沌的苍宇。创作中的一次次的否定与肯定、平衡与突破,使他始终处于多变的探索中,同时也显示出扬弃旧我、重塑新我的勇气和决心。
姚旭辉的现代彩墨画,已不是传统中国画中由山林文化构成的自足空间,画面中也难以寻迹到传统文人笔墨。正如何灿波先生看过姚旭辉近期彩墨作品后写下的感受:“千里江山,已不见故园的遗存。画如斯,浓墨润墨、重彩淡彩,寥落而停滞。在汪洋肆意的干湿之间,已不见传统文人笔墨罩染出的江山,在画面无以辨识的抽象与朦胧之中,遇见的是人贪婪的欲望无法吞噬的江山魅影。” (邵妙苗)
—姚旭辉—
1974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2012年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2015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田黎明教授。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