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文学应该为谁服务

文学应该为谁服务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8-12-27 17:02:05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谜面·谜底】

文学应该为谁服务

■ 谢宗玉

近日,听闻在某文学培训班上,就文学应该为谁服务的问题,两拨人争得很凶。一边说,文学要为人民服务。另一边说,文学创作是私人化的,只为自己服务就可以了。我听罢,不禁哑然失笑。

我还是那个观点,人文学科的很多争论,其实根本就不构成争论的交点或焦点,很多时候,往往是在两条平行线上,公说公的,婆说婆的,互不沾边。或者干脆就是事物的几个棱面,妄图以A棱面的真实性去否定B棱面的存在,又怎么可能呢?

什么是文学?答案有很多种。我以为,文学是用文字为表现形式,根据个人的内心感受对外部世界进行描绘、概括、塑造,以唤起他人对生命状态和世界印象的共鸣,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效应和物质效益的一种艺术手段。

如果大家认可这种说法,那么以上的矛盾就不存在了。文学首先要有感而发,是如鲠在喉,不得不吐,吐了才能让自己的灵魂安妥下来,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种平衡。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的确要为自己服务。连自己都打动不了,连自己都愉悦不了的文学,肯定不是好文学。

而另一方面,文学从一诞生开始,就是一种沟通方式,就是想唤起他人的共鸣,就是想用文字作为表现手段,来说服他人、影响他人、拉拢他人,从而使得自身周围有一个更和谐的群居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又是大众的,不能为人民服务的文学,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学。内心世界之所以要借助文字来呈现,就是为了获得外部世界的认同。如果文学真的纯粹只是为自己服务的话,那么,你大可以笼着衣袖,半躺在自家的沙发上,在脑子里云遮雾罩、刀光剑影地虚构一番就可以了,根本不必形成文字。就算形成文字,也不必拿出来发表。

另外,人是社会的人,无论你把个体说得多么自由,无论你多想完全拥有自己的心灵,但其实都是你的一厢情愿。你永远也无法完全自由,你永远也不能完整地占有自己的心灵。因为你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你的心灵从确认存在的那一天开始,它就是由各种社会因子所组成的。你自以为是自己的,其实你不过是心灵的加工师而已。就像一个厨师,食材来自四面八方,而你只是那个做一锅烩的人。食材的本味你是左右不了的,你只能左右食材的搭配以及蒸炒煮煎后形成的那个味道。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能说你的心灵完全是属于你自己的吗?你还能说,你的作品是完全私人化的吗?当然不是!你所有的感动、所有的思索、所有的艺术处理方式,其实都是建立在人类共同文明之上的,是整个文明体给了你这些。

还有,既然人是社会的一分子,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就应该为人类集体利益最大化服务,就应该朝着利于文明发展的方向前行。落实到文学创作上,就是,那些不利于心灵健康的、不利于群居环境和谐的、不利于唤起人类前行的动力和希望的作品,都不应该拿出来“污染”社会和他人。挑明了说,就是那些挑拨人心离散的、那些极度放纵欲望的、那些将心灵拉入黑暗深渊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受到限制。文明要想向前发展,精神产品都应该经过审核后才能推向社会。现在的问题不是出在要不要审核上,而是审核的标准和审核人的能力有没有问题。很多精神产品的制造者,一听说要审核,就立刻炸毛。他显然“炸”错了地方。

让人搞笑的是,有一大批叫嚣着文学只为自己服务的人。他们占住了文艺宣传的重要位置,每年财政要在他们的工薪、培训和所谓的文学成果上投入大量资金。我只弱弱地问一句,既然文学只为自己服务,那么诸君可否将自己拥有的这一切全部舍去?你关起门来,躲进小斋成一统好了。

真正有资格说文学只为自己服务的,是那些草根文艺工作者。奇怪的是,偏偏草根不说这话,他们制造出来的精神产品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因为他们要靠这些精神产品养家糊口。人民是他们的顾客,他们必须为人民服务。

最残酷的现实是,现在不是你想不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而是你还能不能为人民服务。中国十四亿人口,你一个国家文学期刊,发行量只有区区几万份。这几万份中,还有很多是“僵尸订户”,是各级作协、图书馆,以及其他文化对口单位的批量征订。面对这种现状,你还能够拍着自己的胸口说,你有能力用精神产品为人民服务吗?!得了吧,人家一个自媒体公众平台,影响力都要比你们大百倍千倍。

文学创作要靠天分吃饭,是培养不出来的。这在圈内已成为共识。如果我们硬要去办文学培训班,那么就应该去基层去挖掘那些草根天才,而不是把一班在年龄、才华、理念上都差不多过气了的体制内作家聚在一起说三道四。讨论的也不该是“文学到底为谁服务”这样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问题,而应该讨论文学如何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如何为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服务。

从五四以来,以西方文艺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所谓纯文学创作,走的是一条一成不变的道路。可问题是,从五四到现在,一晃眼就是一百年了。百年前的人事和社会结构,跟现在已经是风马牛不相及了。新的人群和新的社会,需要有更新的文学流派取代“纯文学”。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纯文学业已成了一个历史性名词,早就该束之高阁了。可惜的是,还没有几个人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822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