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饭市儿

饭市儿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8-11-22 15:33:59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岁月】

饭市儿

■ 易锋

那天吃饭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想起了小时候老家的饭市儿。在我们老家的方言里,“饭市儿”也叫“饭市嘚(de,平声)”,是左邻右舍们聚在一起吃饭的地方。

饭市儿一般都在街边、胡同口或路口等大家都方便去的地方。在我们家所在的村西头,大致上有四个较为固定的饭市儿:我们家大门口对面的北墙根儿下、旁边的胡同口、村西口的十字路口,还有我们家的大过道。

这四个饭市儿,以前两个为主,后两个则为补充。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前两个地方。入伏后,天气炎热,晚饭饭市儿就转移到了村西口的十字路口,那里地势稍高,相对空旷而凉爽。我家的大过道有八九平米,可坐下十来个人,还能避风雨、挡寒暑,在雨雪天或者夏天炎热的中午,是个不错的选择。

记不清楚早中晚饭都是什么时间吃,因为那时候家里很少有钟表或者手表的,而且好像也用不着,村民们依旧遵循着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农耕模式,吃饭也是这个节拍。

“该做饭了吧?”

“可不是?太阳都到这儿了。”

在胡同口边择菜边聊天的主妇们纷纷回家做饭去了。一会儿,家家户户开始冒起青色的炊烟。快到饭点的时候,上工的人们扛着农具,说着笑着从各个方向回家了。上学的孩子们也放了学,打打闹闹地跑回家。

又过了一会儿,人们陆陆续续端着饭碗,从家里聚集到饭市儿,蹲下来吃饭。一眼看去,除了个别小孩端着小木碗,大家手里端的差不多是同样的粗瓷大碗,碗里的饭食也都差不多。除了过年过节,就早饭和晚饭来说,稀的多是小米粥或玉米面粥,干的要么是煮红薯或者红薯片,要么是蒸的红薯面菜团子。除夏秋季节有时会有放了一点点食油的茄子、莙荙等少量的熬菜外,其他季节专门的炒菜是没有的,基本是就着咸菜下饭。中午饭除了夏秋大忙季节可以吃到“捞面条”或汤面条外,其他很多时候都是所谓“菜饭”,即胡萝卜干或片、白萝卜丝、白菜帮子和红薯片等杂七杂八地放进去,外加小米煮制而成。有时也以小米为主,放少量蔬菜,由于比较黏稠,称之为“稠饭”。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越聚越多,饭市儿上逐渐热闹,话也多了起来。男人们聊的基本是庄稼的事,交流着各自上工期间的情况,妇女们当然是家务事或者针线活。孩子们吃饭不踏实,跑来跑去,有时看到哪家的饭好吃,便站在那儿不动了。邻居便要他拿自己的小碗,分一碗给他或者干脆到家里再盛。偶尔,各家大人们之间也会相互“借饭”。

“老二,给我盛碗饭去。”有时,正聊到兴头或者疲惫的大人们会让孩子们回家去盛饭,孩子们也乐得效劳。

“当、当、当”,挂在不远处电线杆上的铁钟敲了三下。这是上工的钟声。饭市儿上的人们听到钟声后纷纷散去,到铁钟下听队长派工去了。

一般来说,早饭和中饭的饭市儿持续时间较短,因为早上要赶着上工,中午还要歇工,而晚饭时一天的劳动已经结束,大家可以完全不受限制地边吃边聊,时间就会拖得较长。特别在炎热的夏天,男人们往往让孩子们把饭碗送回家,自己再接着聊。谈古论今、海阔天空(其实内容不过是三侠五义、三国演义或者听闻的一些奇闻异事等),有时一两个钟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劳作之后身体的疲乏也随之消解了许多。

饭市儿成了村民们相互交流信息和沟通感情的重要场合之一。如果哪一次某人没有出现在饭市儿上,有人就会询问其家人怎么没有来。

饭点的时候,如果从村这头走到那头,沿街两边全是端着碗吃饭的村民,人声嘈杂、景象壮观,是村里最热闹和欢乐的时刻之一。

回想起来,饭市儿之所以能存在并持续兴盛,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耕文化形成了村民们基本一致的生产生活节奏,而农村集体化体制下生产队农民集体劳动也强化了这种一致性;二是,当时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低,副食很差,不像现在盘子碟子一大片,村民们解决温饱基本就靠一只碗。一手端碗、一手拿干粮,大家很轻松地就来到了饭市儿。这也是饭市儿上大家吃饭时的普遍姿势。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下是不去饭市儿吃饭的。这当中除了客观因素外,令人惭愧的是,也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甚至是不大光彩的事。

比如,哪家因特殊情况吃好饭了或者有一些好吃的,一般是不会到饭市儿上“展示”给大家的。原因很简单,这样很扎眼的东西让别人尤其是孩子看到,无疑是“自找麻烦”,分还是不分一点给别人是个难题。但人又都有炫耀和虚荣心理,特别是小孩,头脑简单,有时还特意要到饭市儿上“显摆”,便会受到大人的呵斥:“在家里吃吧,到饭市儿上不怕别人看见啊?”

还有,我记得一般是在秋天,像红薯、玉米等快成熟的时候,大人们都会顺手牵羊地往家里“拿”一些(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这当然也是不能到饭市儿上去吃的。我记得奶奶便会特别叮嘱我,在家里吃完了,千万不要到外面去吃。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后,随着农村生产生活的丰富和多样化,村民们的生活节奏渐趋不一,相互之间的饭点也不一样了。而且,副食品开始丰富,都拿到饭市儿上去吃也不太现实了。

渐渐地,农村的饭市儿消失了,大家逐渐习惯于在家、在餐桌上吃饭了。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812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