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下的殉葬奴
【谜面·谜底】
殷墟下的殉葬奴
■ 谢宗玉
在鲁院学习时,学校曾组织我们去河南参观殷墟。看着墓穴中、祭台下、屋基底触目惊心的白骨,即便过去了三千年,我们的脔心仍被什么揪得紧紧的。听讲解员介绍,这些都是殉葬的奴隶,同学们更是感慨万千,痛骂万恶的奴隶社会、残酷的等级制度、愚昧的殉葬习俗。恨不得可以直接穿越过去,掀起一场洗旧涤非的革命风暴。
我只能笑笑。这些年看人类学方面的书多了,我常常会有一些奇怪的论调。对殷墟下的这堆白骨,其实我也有不同想法。
对中国的历史,我没有太深的研究,但我比较赞同一个观点,就是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奴隶制时代。不像古印度,等级森严,奴隶也能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如果你不幸有了奴隶的姓氏,那么你的子孙只能是奴隶。
中国的奴隶更多的是战俘、叛乱分子,也有违法乱纪分子。互相为了争地盘、抢财富打一仗,你俘虏了我若干人,我俘虏了你若干人。放回去,不甘心;关起来,又没那么多吃的。怎么办?就只能做奴隶了。
如果整个部落都被占领,这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战俘,成群结队,简直跟蚂蚁上树没区别。而那时的生产力低下,奴隶并没有多少剩余价值,甚至连自己都可能无法养活。
更要命的是,被圈在一起的奴隶,男男女女,只能以生育为乐,繁殖速度快得惊人,甚至比他们的主人更快。而冷兵器时代,一个有长矛的人,能看住三四个无武器的奴隶就不错了。随着奴隶人口的膨胀,很可能在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一场暴动就把身份全部颠倒过来。
怎么办?惟一的办法,就是杀掉。可这种赤裸裸的杀奴行为,对亲历者的心灵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伤害。同类无故杀害同类,对心灵的伤害,比人类杀动物要深重得多。今天我们部落可以这么杀人,明天别的部落把我们俘虏去了,也可以这么杀我们。而部落外围又没有高高的城墙和宽宽的水域围护,只要防范不力,被攻破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可以说,部落里的每个人都活在一种惶恐不安的情绪中。依我看,殉葬习俗,就是在这种情境下诞生的。
在那时的人们看来,巫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无所不知的牛人。这班牛人为了抚慰部落子民的心灵,让他们晚上不做那么多噩梦,便宣称:我们祭祀上天的时候需要人头人血,上天才会高兴,四时才会风调雨顺;我们祭祀大地的时候需要人头人血,大地才会高兴,全年才会物产丰收;我们建造新房需要在地基底下埋下活人,家庭才会兴旺;我们死后需要奴隶殉葬,在冥界才会有人继续服侍。总而言之,有多少奴隶要杀,就编织多少理由。这些理由一代代相传下去,便成了风俗。
风俗是什么?风俗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一旦杀戮成了风俗,带给心灵的阴影就没有那么浓厚了。因为在人们看来,那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说,不是先有殉葬习俗,人们才去杀人。而是有很多必须要杀的奴隶,才有了殉葬习俗。现在的人们把殉葬习俗恨得牙根痒痒,可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种习俗却是一副抚慰心灵的药剂。
习俗的形成,总是在行为事实之后。习俗的重点不在于要干什么,而在于为“干什么”寻找理由,让“干什么”变得顺理成章。不是我们要杀奴,而是因为杀奴是上天的需要、大地的需要、冥界的需要。被杀的奴隶,要么上天陪天仙去了,要么到四方陪山神水灵去了,要么到地下陪祖先去了。他们没有死,被灭的只是他们的肉体,他们的灵魂会得到永生。这么一牵强附会,目睹杀戮的心灵就安宁了。
当初,部落没有军队,去攻击另一个部落时,几乎是倾巢出动。打赢了,就将对方的人马和财富全部掳走。单单抢走财富可以吗?不可以。因为怕对方报复。
到后来,出现了青铜、铁器等金属,王国有了大量剩余财富,可以豢养军队了,这时打了胜仗,就不必将人全部掳走,只要打垮或灭掉对方的军队,其首领俯首称臣,就可以撤军了。之后,隔段时间派几个喽罗到这里来巡察一下,一是催促他们按时交纳财物,二是不让他们暗蓄军队,就可以了。
社会就这样进步了,奴隶制土崩瓦解,封建社会闪亮登场。这时,陪葬的习俗,不知不觉由“进步”的变成了愚昧的。以前杀奴,是因为怕奴隶威胁己方的安全。现在有了军队保障,战败方也不再与己方朝夕相处,而是隔得老远,加上城池也逐渐修筑起来,安全完全不是问题。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除了能养活自己,多少还有点剩余价值,劳动力一时成了非常宝贵的财富,这时如果还随意乱杀,就与王国集体利益最大化的精神相违背了。
问题是,习俗一旦形成,会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并形成一种反智性的思维逻辑,某些看不到社会巨变的巫师,反过来可能会把因当作果。
某天早晨,某个巫师会疯子一样在广场上仰天长叹:“一定要有人头啊,祭祀如果没有人头,上天一定会惩罚我们的!”那时冥顽不化的他就可能失去做巫师的资格。
这时,新的巫师或各种新学派,便会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来。比如说,孔子的儒学就是雨后中的一棵大笋,他们会为人类的新行为,冠上新理由,并让这些理由,成为新习俗。其目的,还是为了让大变革时代中惶恐不安的众生,再度获得心灵的安宁。
我不知我同学,还有那些历史和社会学家是否赞同我这一看法?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