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我的朋友胡适之”

“我的朋友胡适之”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7-06-01 17:07:38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知大师之大仰高山之高系列之八

“我的朋友胡适之”

毛泽东:“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唐德刚:“胡氏生前真可说是交游遍及海内外。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这首轻快的小诗《希望》,是胡适的白话代表作之一。它被改成歌、谱成曲,传唱至今。

胡适,字适之,徽州绩溪人,1891年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1910年19岁时胡适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先入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约翰·杜威。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名声大震。同年9月,年仅26岁的他受蔡元培之聘,出任北京大学哲学门教授,主讲西洋哲学史、英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三门课程。

许多年后,胡适曾回忆说:“那时北大中国哲学系的学生都感觉一个新的留学生叫做胡适之的,居然大胆的想割断中国的哲学史;因为原来讲哲学史的先生们,讲了两年才讲到商朝,而胡适之一来就把商朝以前的割断,从西周晚年东周说起。这一班学生们都说这是思想造反;这样的人怎么配来讲授呢?那时候,孟真(傅斯年)在学校中已经是一个力量。那些学生们就请他去听听我的课,看看是不是应该赶走。他听了几天以后,就告诉同学们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一般思想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以后,才晓得是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

回国后,胡适继续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等相关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新青年》《每周评论》还有北大学生办的《新潮》等,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狂飙巨流。毛泽东后来对《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说:“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反对的声音也异常激烈。

作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大弟子,黄侃对白话文最为反感。有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叫‘到哪里去’。”言毕,哈哈大笑。又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胡适的回击同样令人拍案叫绝。一次,胡适在课堂上说:“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拒绝了。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同学们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且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需5个字:干不了,谢谢。”

胡适不但大力倡导,而且身体力行。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创作出中国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终身大事》,他的散文“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所作白话传记文字清新晓畅,具冲淡自然之美。他还率先用白话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出版了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译本。由于胡适的倡导和朋友们的努力,白话文学很快取代了文言文学的地位。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教材一律采用白话新课本。胡适的白话革命大获成功。

1926年,胡适赴英国参加中英庚款委员会议,回国后留在上海执掌中国公学。1932年,胡适重返北大,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适于9月到达美国旧金山,试图通过民间外交的方式得到国际声援,翌年10月,正式成为中国驻美大使。1942年9月胡适辞去驻美大使一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1946年7月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4月,胡适自上海乘“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赴美国“看看”,这一“看”就是九年。1958年4月,胡适回到台湾,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职。

除“胡适博士”外,胡适还有一个著名的头衔——“我的朋友胡适之”,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交际之广和人缘之好。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一书“我的朋友胡适之”一节中提到:“胡氏生前真可说是交游遍及海内外。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

有个卖芝麻饼的,空闲时读些有关政治的书,写信向胡适请教。胡适不仅回信,还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这个国家里,有一个卖饼的,每天提着铅皮桶在街上叫卖芝麻饼,风雨无阻,烈日更不放在心上,但他还肯忙里偷闲,关心国家的大计,关心英美的政治制度,盼望国家能走上长治久安之路——单只这一奇事已够使我乐观、使我高兴了。”这个卖烧饼的小贩常到胡适的办公室去看他。胡适出门,先写信通知他,免得人家跑冤枉路。后来小贩以为自己生了鼻癌,胡适替他写信给医院,更表示愿意代付一切费用。

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

在他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就职典礼上,蒋介石曾亲自出席并致词,以示敬重。只是在致词中,蒋介石对胡适提倡的“五四价值”“自由主义”等等说辞,于褒中暗含了讥讽之意。亲历者石璋如说:“胡院长一发言就说总统你错了,台下立即鼓掌,没有几个人敢说这句话的。” 1959年,胡又公开反对蒋介石连任“总统”,同时反对其为连任而强行“修宪”。

1962年2月24日下午5时,胡适出席中研院举办的酒会,六点半许,客人开始陆续散去,胡适仍站在原处含笑和一些人握手告别。当他正要转身和一位客人说话时,忽然面色苍白,晃了一晃便仰身向后倒下。一代博学硕儒就这样溘然长逝。

2月27日,蒋介石亲笔写下意味深长的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但3月3日,蒋介石又在日记之后的“上星期反省录”中,表达了对于胡适之死的真实感受:“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出殡之日,台湾各界30万人为“我的朋友胡适之”自动执绋。

胡适的学生毛子水为其撰写了墓志铭:“这是胡适先生的墓。

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异,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阳籍)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669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