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运营成趋势
编者按:
关于共享单车的争论越来越多元化,反对派认为,共享单车严重占用公共空间,导致无序化,需要被“严管”;支持派认为,共享单车是新生事物,应当予以支持并给与宽松的发展空间;中立派认为,目前尚且不需多过的束缚,应当让“子弹先飞一会儿”,让企业自己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未来,在血雨腥风中的共享单车企业将如何突围?又将呈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运营成趋势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骑车不仅不要钱,还倒发红包。天上真掉馅饼了!”这几天,身边的单车爱好者们“奔走相告”。原来,近日摩拜单车上线了一项新技能。“红包车非常的‘科技范儿’,能帮助我们同比例减少线下运营人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智能化运营。”摩拜单车内部相关人士如是说。
不止摩拜,竞争白热化后,共享单车企业们开始意识到,走出优惠战的胶着状态,依靠精细化运营才是未来胜出的关键。
产品迭代
精细化运营首先体现在对产品层面的改进上。野蛮式市场增量之后,ofo与摩拜都开始在细微之处发力。有趣的是,现在两家公司对产品的理解越来越“殊途同归”。
ofo最初选择的是轻便、低成本,摩拜则是亲自参与到车辆的研发中,追求耐用和易寻找。而如今,ofo给后期增投的单车加装了GPS定位以及电子锁装置,近期更是与新生代自行车品牌700bike的合作推出新车Curve。新款小黄车采用PU实心内胎+防刺外胎、KMC高强度防锈链条、车架一体骨骼式护链罩,还新增加了用户千呼万唤的车筐。如果常用车的话,你会发现扫码功能最近也上线了,虽然成功率还极低。另一边摩拜同样也在往轻便性上努力,第二代Lite车型除了电子锁及其相应的供电设备之外,和ofo的新款单车差别在缩小。第三代车则是在第一代经典款的基础上做了很多人性化的改进,如可调节车座,增加车框;保留了轴承传动但更轻便。
入局稍晚的小蓝单车也采用了类似摩拜单车的电子锁,车身材料则选用了铝合金,以抵御雨季可能会发生的生锈变形。近日还发布了新品,Bluegogo Pro变速共享单车,以及Bluegogo Pro 2概念碳纤共享单车。据介绍车辆搭载了禧玛诺入门级三档变速器,轻踏力度降低了27%,适合于逆风或者爬坡等情况。
运维数据化
去年9月,ofo的投资人朱啸虎公开宣称,3个月后共享单车的“战争”就会结束,然而目前来看,这一判断过于乐观。战线不但被拉长,还出现了新的问题。
在北京八角游乐园地铁口,摩拜的运维人员正忙着搬运车辆,一部分从其他偏僻的地方搜集来,一部分则是从马路的另一边倒腾过来。这个地铁口的入口只能通往苹果园方面,仅有三站地,进地铁的人很少,但出地铁的人络绎不绝。“无论放多少辆车都会被骑走”,运维人员告诉记者。而对面仅一条马路之隔,则由于进站人数多于出站人数而导致车辆堆积,必须利用人力来进行调整。
竞争导致车辆被过度投放,随之而来的则是用户数量和车辆比例的失衡。对于平台而言,意味的是单车资源的浪费。单车的“潮汐”现象,也使得实际利用效率并不高,原本设想的每天3-8次的利用率,很可能就只有1次。如果再缺少有效的调度和维护,这种浪费将加剧。摩拜和ofo都逐步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增加运维人员,同时成本却也在增长,盈利变得遥遥无期。如何在用户体验和维护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目前共享单车企业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也不仅把自己定义为自行车的租赁公司,更希望是数据科技公司。”“摩拜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表示。摩拜一直希望能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胡玮炜曾经在回答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对于潮汐现象,摩拜还是把单车的骑行放在整个城市交通运行的大环境中去考虑,骑行者是能够通过他们的骑行完成单车自然流动的。
摩拜的“红包车”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开发出来的。打开APP,找到“红包车”并解锁,有效骑行超过10分钟即可获得双重奖励:不仅2小时骑行免费,更可以获得最低1元、最高100元金额的现金红包。通过技术+游戏的方式,激励用户以骑行红包车的方式完成任务、获得奖励,同时帮助调配车辆,动态平衡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车辆供给,尽可能实现随时随地有车用,提升用户体验。“摩拜红包车”背后则是大数据平台的支撑。大数据能洞察车辆移动的潮汐规律,建立车辆迁徙的模型,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场景来设置特殊任务,激励用户参与优化运营。
同样热衷于高科技的还有小蓝单车,宣称采用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号称能够实现亚米级定位。据了解,普通的GPS定位使得车辆定位和实际位置可能在20米甚至100米的范围里“漂移”不定,而亚米级能实现3到5米以内的定位精度。小蓝单车认为,“真正有效率的运营并不是一味的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盲目的堆砌车辆,而是可以让有限的车释放出更多的城市运力,用竞争对手1/3的车做到一样的效果。”但根据记者实际使用情况,小蓝单车的定位也尚存在一定问题,革命尚未成功,企业仍需努力。近日小蓝单车还宣布,与中国电信达成云+物联网战略合作,联手打造基于NB-IoT网络技术的共享单车。
电子围栏
共享单车目前面临着最大的难题就是乱停放,无论是摩拜的“人性恶”论,还是ofo的“人性善”论,都无法让自己逃离这一困境。同时由于无秩序,也严重制约了他们在海外的扩张计划。如今,更多的企业则在考虑动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一桎梏。
2月底,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曾召集当地共享单车运营商,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运营找对策。运营商们集体承诺,接下去将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束”措施,引导单车有序停放。“电子围栏”就是其中一样。专家介绍,所谓的电子围栏系统,是通过物联网芯片发射信号覆盖技术,让共享单车只有停放在规定范围内,才可以关上车锁并结束计费。
据了解,小鸣单车目前已宣布采用了这一技术,通过硬件升级,在车锁内设置虚拟车桩,将来在投放密度较高的CBD、地铁口等地,只有在制定的位置才能停放。在投放密度很少的地方,系统不会强制引导你去哪里停放,而在密度足够高的人口密集地区,因为停放点密布,所以不会影响用户体验。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近日透露,ofo也在探索采用电子围栏等技术,来规范车辆管理。摩拜单车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电子围栏技术尚不成熟,摩拜目前也在进行研发,成熟后会尽快应用。
不甘落后的“国家队”
在这场共享单车的竞技赛中,“国家队”也呈现了一副不服输的精神。近日,杭州就在进行一场针对传统公共自行车运行模式的“革命”。3月27日,杭州公共交通集团及承建商杭州金通科技发布城市“无桩公共自行车”,新模式同目前盛行的共享单车无异,即智能锁、扫码解锁,甚至还领先了共享单车,试行了电子围栏技术。曾被吐槽到极点的传统模式,即依赖租借点及车桩,通过市民卡完成借车、还车,被彻底颠覆。
无独有偶,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雷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年除了增加公共自行车数量以及布点外,南京的公共自行车也要更加迈向智能化,试点“无桩”借还。这样一来,公共自行车就和现在出现在南京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一样,可以随地还车。据悉,春节前首批有200辆畅行单车进行一个月的测试体验,之后初步预计会投入3万辆左右,与现有的7万辆公共自行车相互补充。
牵手政府
除了从自身“找问题”,共享单车的企业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同政府合作的重要性。各大运营平台纷纷开始主动寻求地方政府合作。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共享单车混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争取政府层面的支持与合作对于平台来说十分重要。在共享单车相关政策规定出台之前通过与政府的积极配合也能够更快、更合理地完善平台自身停车、安全等相关方面的布局。
据了解,骑记与厦门市政府展开合作,为共享单车设立合作站点和停放区域,同时将市民卡与共享单车打通。小白单车已经和8个城市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洽谈。从杭州走出来的骑呗推出了“城市合伙人”计划,同当地政府合作推行互联网+绿色出行的共享单车理念。目前已完成临汾、合肥、天津、苏州等十余个城市合伙人模式签约。
摩拜和ofo也开始同政府密切合作。1月10日,ofo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签约授牌仪式,沙坪坝区政府表示将与ofo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区政府将针对以ofo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互联网自行车企业出台相关管理政策。1月24日,摩拜单车与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划定专属的停车位,努力将石景山区打造成为中国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与运营的样板城区。2月中旬,摩拜单车和武汉市第四医院共同推出推荐停车点,配有统一标志和使用指南。2月底,摩拜单车同上海普陀区达成合作,政企两家将面向居民首批回收1000辆小区内的废弃自行车,由企业对主动参与活动的居民提供免费骑行券,还将对回收后的自行车进行艺术化改造,做成城市雕塑和微景观、工艺品等,回馈给社区。双方还将进行信用平台数据共建共享,利用摩拜单车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用户信用记录和车辆轨迹大数据,结合区科委在征信大数据管理和应用上的优势,将摩拜信用对接普陀区信用征集系统,强化对智能共享单车用户精细化管理,并丰富普陀区信用征集系统的信息采集范围。
政企之间的合作还不止于此,优拜单车的“打法”更能体现两者的密切关系。优拜采用的是接入政府存量自行车的作法,将从上海市 8 万辆的政府公共改装自行车入手,再结合自行设计的几千辆车在上海市区投放。用优拜CEO余熠的话来说,他们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通过连接这些数量庞大且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政府资源在停车桩、扫码解锁上对其做出改进,以自身的品牌将其投入市场,增加自己的数量优势。据悉,未来优拜单车的投放也将会聚焦在更多的一二线城市上,与更多的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再逐步布局三四线城市。
除了以上这些趋势外,企业间的“力求差异化”也愈来愈明显。小蓝单车、ofo、永安行等都纷纷提出同芝麻信用相关联,免除押金。摩拜更是直接接入微信的小程序,除去用户下载APP占用手机空间之烦恼。共享单车企业希望能借不断涌现的“新点子”俘获用户的心,让自己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能胜出。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