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政采核心文化带到两会上——本报记者“背”政府采购核心文化“公开、公平、公正”上会采访侧记
我们在现场
把政采核心文化带到两会上
——本报记者“背”政府采购核心文化“公开、公平、公正”上会采访侧记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公开了才能公正和公平。‘三公’不仅是政府采购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是社会和谐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见到记者携带的电脑上贴有“公开、公平、公正”的字样,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两会采访,本报在策划两会宣传报道方案时明确要求,上会记者不但要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宣传报道,传播代表委员的心声,还要做政府采购核心文化的宣传员、传播者。于是,四名上会记者背着贴有标志政府采购核心文化价值——“公开、公平、公正”字样的电脑上会了。他们无论走到哪儿,采访到哪儿,都能引起代表委员的注意,也吸引了两会记者的眼光。
李大进说,政府采购核心文化“公开、公平、公正”不仅体现在各项法律法规中,更要体现在政府采购工作执行操作的各个环节。政府采购法作为一部法律,在各个方面都是进行宏观的规定,在操作层面上,政府采购工作的执行者有可能在理解法律和执行法律时有不同的看法而出现偏差。但绝不能因此成为出现的腐败的理由。说到底,大家都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做事,腐败如何能产生?
他说,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很多模糊的问题和模糊的地带进行明确,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政府采购法,进而更有利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但也不可能解决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因此,恪守政府采购核心文化价值是任何时候都要做到的。
“你们随时宣传‘公开、公平、公正’政府采购的核心文化,这很好呀!”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新疆区委会主委牛汝极看见记者的电脑时说。他的话题也一下转到了这上面来,“我国正在提倡节约过‘紧日子’,如何做到?就是要大力提倡政府采购公开,实现采购的公开、公正、公平。政府采购的商品、单价、购买对象等绝大多数细节,都需要向社会公开,让公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这样不仅做到透明、公开,更让政府支出被监督于公众的视野之中,帮助我们过好‘紧日子’。”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提问这个‘馅饼’掉在我的头上,当时我坐在不太起眼的地方,主持人点名让我提问时,还以为是叫别人呢。‘那个穿灰白相间的女记者。’主持人再三说,我才知道叫我。”9日上午,全国政协召开的记者会上,本报记者有幸得到了一次提问的机会。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提的问题是,政府应如何购买法律服务,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她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多个网站转载。“后来我想,太约是因为我电脑上‘公开、公平、公正’的字样吸引了主持人的眼光吧。”她说。
“公开、公平、公正”文化价值观,不但引起代表委员甚至是新闻发布会主持人的关注,更在记者同行中引起共鸣。
四川代表团开放日,上午不到8点就有不少记者来到金台饭店的二层会议室,占据一个好位子。《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也不例外。会议还未开始,记者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浏览新闻。此时,视频类媒体和网络媒体已经开始工作:调制设备、录制会场、采访记者……四川某视频媒体一位主持人来到记者身边,采访道:“此次您来到四川代表团,最关注什么?”记者指着笔记本上贴着的“公开、公平、公正”六个字,回答道:“我是《中国政府采购报》的记者。我很关注四川政府采购工作的进展情况。前些年,四川省政府采购领域曾有一些干部发生过腐败问题。近两年,四川省为了实现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做了不少努力,我想知道目前的结果如何。”主持人仔细看了看记者笔记本上贴的“公开、公平、公正”字样,说道:“不仅是政府采购关注三公,我们全社会都要朝着三公的目标努力!”
(本报两会报道组)
本报记者袁瑞娟(上图)、冯艺(下图)“背”着政府采购核心文化“公开、公平、公正”上会采访。(摄影/冯艺 袁瑞娟)
责任编辑:lilei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