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已变迁:暗合政采监管改革的脉动
代理机构管理模式转变大家谈
编者按
“资格认定”变为“自愿登记”,代理机构管理模式大转变背后隐含着哪些信息?又将为监管和被监管双方各带来何种影响?本期特邀理论专家及业内人士从各自角度分别解读《关于做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相关政策衔接工作的通知》。
管理模式已变迁:暗合政采监管改革的脉动
■ 赵勇
随着《关于做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相关政策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台,我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管理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这一转变暗合了体制改革的脉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包括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在内的各领域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回到代理机构管理模式的转变问题,在讨论如何对于企业资格进行管理之前,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在市场经济中,对于企业的要求是什么?答案或许是:需要企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也就是能够让诚实守信的企业的业务蒸蒸日上,能够让投机取巧的企业被市场所淘汰,正如马克斯·韦伯所云,“只要涉足一系列的市场关系,市场经济就会迫使它(企业)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他就必然会从经济舞台上被赶下去,正如一个工人若不能或不愿意适应这些准则就必然被抛到街头成为失业者一样”。
但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制度经济学大家威廉姆森认为,由于利己主义动机,人们在交易时会表现出机会主义倾向,总是想通过投机取巧获取私利,如不履行合约中规定的义务,曲解合约条款,以信息优势欺骗对方等等。这样一来,在交易时就得讨价还价,得调查对方的信用——进行资格审查,得确保履行合约,交易成本就非常高了。交易成本过高时,也就不值得交易了,于是一个潜在的帕累托改善(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就不能实现。因而,如何在市场中发现和识别好的企业就成为消费者(客户)面临的难题。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于企业的评价和资格准入是由政府通过资质管理来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中,则通过消费者和行业协会对企业的评价来判断。取消对企业资格的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政府的角色则由事前监管者后移到事中和事后监管者。《通知》的第九条很好地反映出了监管理念的转变。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旧经济体制转变过渡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管理被取消,而行业协会主导的对于招标代理机构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招标代理机构从事业务的信息尚未整合之时,新旧制度的衔接可能会出现“真空地带”,使得市场主体无所适从,而影响到政府采购业务活动的进行。在此阶段,除必要的行政监督外,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实现采购人监督、社会监督、代理机构的相互监督,可以有效地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果。《通知》的第八条对此进行了充分考虑。
招标代理行业属于服务业,为采购人提供服务的归根到底是从事代理业务的人员。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诚信体系不断趋于完善,资格管理的重点也应向个人资格方面转移。信用制度规则作为制约、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约束机制,使人们能够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信用主体在依据这一制度规则调整自己行为的同时,也能合理地预测他人的行为,这就大大减少了个人决策的不确定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个人信用制度将成为社会诚信制度的核心,完善高效的个人信用制度是建立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突破口。当今社会人员的流动性普遍增强,对个人资格的动态监管的可行性要高于对机构的资格监管,而且加强对个人资格的管理也符合市场发展与国际化的趋势。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lilei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