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家公司“甲代”资格被撤带来的连锁反应
“影响非常大。”谈起财政部9月底的那次在同一日撤销56家政府采购甲级代理机构资格一事,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那么这56家公司“甲代”资格被撤带来了哪些连锁反应?折射出哪些行业问题?《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系列采访。
■ 本报记者 张静远
56家公司“甲代”资格被撤带来的连锁反应
1资格被撤公司演绎金蝉脱壳?
记者在随机对这56家公司中的10家公司进行的采访中发现,有3家公司正出现大量技术人员跳槽现象。刘女士是北京某公司的项目经理,公司的政府采购甲级代理资格被撤销后,刘女士和同事们纷纷离职。另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也告诉记者,“做事儿的人”有10多名已经离职,“对公司影响非常大。”这位总经理说。
那么这些被撤“甲代”资格的公司是否打算于11月份再次申请“甲代”资格呢?受访的10家公司的有关人士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否定回答。准备不充分、政府采购甲级代理市场份额有限是他们给出的最主要的两大理由。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重新找一家有“甲代”资格的公司“挂靠”要比重新申请资格来得容易。“代理资格被撤后,公司名誉受到重大损失,这对代理机构而言是致命的打击。即便再次拿到‘甲代’资格,也磨灭不掉此次资格被撤销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整个团队连锅端到另一家公司名下是更好的选择。”这位业内人士说,“其实大家看到的所谓人员纷纷离职,也有可能是整个团队金蝉脱壳般地全体脱离名声不好的旧公司,进入或成立新公司,重新开始。”北京市齐致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明德告诉记者,这一做法并不违反法律程序,属于人员在市场上的合法流动。
但是江苏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强对“挂靠”有看法,认为这对被“挂靠”公司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从短期看,扩大了队伍和业务总量,有的甚至还可以收点儿管理费。但是总公司很难对这些新团队,尤其是外地新团队的业务质量进行把关,这不利于公司品牌的打造。”
2监管部门如何应对连锁反应?
这56家公司分别来自北京、山东、河北、辽宁、云南、四川等15个省(市)。他们在同一日被集中撤销“甲代”资格,给各地监管部门带来了一些连锁反应。
尚未完成的代理业务怎么办?
首要问题是这些公司尚未完成的政府采购代理业务该怎么办?对此,记者采访发现各地监管部门态度不一。某省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称,该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做法:“有的项目仅签订了委托合同,采购行为尚未启动的,要求中止采购,采购人重新选择代理机构;有的项目已经进行了一大半的,允许他们做完这一单。”
多年从事政府采购业务的律师高虹静认为上述做法不可取。“如果某类项目要求具备相关的代理资格,那么代理方应当从头到尾都具备代理资格。如果中途代理资格被取消,那么这家机构就不再具备代理资格,也不能继续代理业务了。不管采购人是否乐意继续委托,没有资格认证的代理行为都是违法的。”高虹静说。马明德告表示,资格取消仅为资格管理行为,不是行政处罚性质,但资格被取消后就不能再从事资格行为。
散落各地的分公司谁来管?
这56家公司中,在外地开设分公司的大有其在。众所周知,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代理资格是依附于总公司的。总公司的“甲代”资格被撤销了,分公司自然也就没有了相应的代理资格了。那么这些远在外地的分公司谁来管呢?
辽宁省某“甲代”资格被撤公司在京分公司负责人接到记者电话时,惊讶地表示并不知道总公司的政府采购“甲代”资格被撤一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止这些分公司不了解情况,绝大多数受访的地方监管部门也不了解在本地开展业务的外地分公司,其总公司代理资格被撤一事。“我们从上级部门收到过一份告知函,告知本地被撤‘甲代’资格的代理机构名单,我们不知道哪些外地分公司其总公司‘甲代’资质已被撤销。”某地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管人员告诉记者。这意味着这些“甲代”资格被撤公司的分公司可能依然在代理政府采购业务。重光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晓阳认为,各地监管部门应承担起管好本地代理市场的责任,及时处理不具备“甲代”资格的分公司。
资格被撤公司能否申请“乙代”?
被撤销“甲代”资格的公司可以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乙代”资格吗?“当然可以。”马明德表示,这些公司可以依据法定程序申请“乙代”资格,是否申请应尊重这些公司的意愿。
江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熊颖告诉记者,江西此次有1家公司被撤销“甲代”资格,他们已与相关公司联系,尽快审核“乙代”资格,以此保证其正常运转。辽宁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处长孙中才表示,如果这些公司按规定申请“乙代”资格,辽宁省财政厅将会正常受理。
事实上,员工社保不规范这一问题在“乙代”管理中同样普遍存在。孙中才告诉记者,在辽宁省,单靠政府采购业务养活十几名专职人员,对代理机构而言生存压力不小,而兼职人员、10人以下小团队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是人员社保问题频发的根源所在。熊颖告诉记者,《江西省2012年度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考核工作方案》中,对不符合条件的“乙代”进行整改或停业整改,而非吊销其资质,“主要是为了留给代理机构充足的整改时间。”
3资格管理路在何方?
当记者在56家公司名单中看到山东海逸恒安招标有限公司时,吃了一惊:烟台市财政局精挑细选出来的8家集中采购代理公司中,有一家名为山东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有什么关系呢?烟台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许奎山告诉记者,这两家公司是同一个法人代表,各项业务也是盘根错节,为了厘清两家公司的业务区别,海逸恒安将政府采购业务一锅端到了项目管理公司。“我们是主动要求撤销招标公司政府采购甲级代理资格的,并非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山东海逸恒安招标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道。
对于此次因专职人员社保证明材料不符合要求而被撤“甲代”资格,不少受访公司表示,公司在资格认定时人员情况是满足《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第15条规定的,但随着人员退休、离职等多种原因,在此次检查时专职人员不足30人。北京必得阳光招投标咨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总经理陈厚林感到委屈:“为了保证公司人员总数长期稳定在30人以上,我们就得招聘50人左右。但是仅凭政府采购甲级代理市场,很难养这么多人。”
北京某被撤公司总经理老陈很不服气:“我从80年代就开始做招标代理业务,没有一家业主给过差评。最后因为人数问题,公司的甲级代理资格被撤销。这不公平——凭什么只有30人以上的公司才有资格代理甲级项目?我们公司过去那些业绩,就可以用事实证明我们小团队也有能力做大项目。”
对于老陈的不服气,吴强认为,目前招标代理市场僧多粥少,强化管理、净化市场,是引导代理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措施。“全国拿到‘四甲’的代理机构也就四五十家。只有各项业务均衡发现,互相促进,才能保证足量的业务量来养活足够多的员工,也只有足量的技术人员配备才能保证公司有能力应付各类采购业务。”吴强说。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副秘书长李小林表示,招标代理市场本质上是劳动力市场,人是根本。“代理市场的管理应从资格管理走向人员管理,实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行业归属感。通过管好人来管好市场,是值得探索的管理新路径。”李小林说。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