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非意外“骗补”
一场非意外“骗补”
■ 本报记者 孙善臣
原本是一项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却因近日甚嚣尘上的“骗补”事件被蒙上一层阴影。
在一些企业看来,“终端管理不规范”是补贴“对不上数”的主因。某些业内人士则认为,企业终端管理不善的问题早已存在,甚至“企业已将节能补贴作为套利的‘沃土’。” 难道这场“骗补”真的不如公众想象中那般“意外”?
企业:终端管理存疏漏
根据国家审计署近日发布的一则审计结果公告,在对天津等18个省市2011年、2012年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类3个款级科目资金(以下简称“3款科目资金”)的审计中发现,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节能环保类3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占延伸审计资金额的2.6%。公告涉及的项目单位数量、违规资金额度以及种种不正当的“骗术”令人触目惊心。
日前,记者试图电话连线上榜企业,但多数企业负责人手机关机或不接电话。取得联系的企业也仅向记者表示,对此次审计出的“骗补”事件不作任何回应。
不过,也有企业就审计问题发布了对外公告。
一家知名空调企业就审计结果作出说明:审计署检查结果称项目单位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主要原因是终端经销商填报数据不规范、不严谨所致。此外,该企业还提及时间误差因素,并特别提到其中标的某大学政府采购项目,有1万多台空调之多,但因安装时间推迟至政策结束后而未能享受财政补贴。
该企业认为自身并无骗补行为,但坦言公司对终端管理存在疏漏等问题,并表示公司将积极整改,完善管理,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防范“骗补”现象,财政补贴流程设置得很严密,但是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仍不可避免。姜风认为,多数家电企业不会有意“骗补”,但由于管理不够严格和细化,尤其渠道管理有所欠缺,加大了企业在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的风险。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财政补贴项目在规范和引导企业经营与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姜风向记者表示,审计结果暴露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应吸取教训,在未来发展中把加强渠道建设和终端用户信息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政府:补贴资金该咋补
“骗补”事件的披露使财政补贴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高度重视,如何用好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成为紧迫课题。
“财政资金的使用应少用补贴方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向记者表示,财政补贴方式资金管理成本高,资金安全问题防不胜防。现阶段,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补贴方式由于管理成本高,不应过度使用,而应尽量少用。
谈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横跨多个年度的补贴项目时,贾康认为,其实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时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但由于审计成本较高,全都进行延伸审计也不是很现实。对于发现的大量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加以控制,并督促问题企业加快整改。此外,他还认为,在资金的使用中,应推进多重审计,加大惩罚力度,强化审计的威慑力。同时,对于查出的问题,要切实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与财政补贴宜少用的观点有所不同的是,姜风更注重财政补贴方向的调整。她认为,应当调整财政补贴的支持方向,不应把补贴重点放在刺激市场上,市场应当交给企业做。而国家财政补贴应重点提高我国产业研究能力,鼓励并支持企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克技术难题。
姜风还认为,要想确保财政资金在支持产业发展中高效安全运转,企业自身应当严格自律,积极配合国家补贴政策的实施。同时,相关部门、机构应当加强财政资金的监控与管理。此外,她还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在资金的使用方向上,多听听行业协会的意见。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