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旧)时政要闻 >> 深水区 >> 政采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项目缘何叫好不叫座

政采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项目缘何叫好不叫座

栏目: 深水区 时间:2014-02-21 19:45:34 发布:测试 分享到:

政采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项目缘何叫好不叫座

 

■ 本报记者 朱颖 周黎洁

培育一方市场,显然需要眼光和耐性。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信用融资业务正是一块“试金石”。

被业界普遍看好的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信用融资产品在现实中遭遇政府、银行一头热,市场反映偏冷的尴尬。浙江市场也不例外。为什么酒香却怕巷子深?是产品、机制设计出了问题,还是人们的市场预期脱离了现实?

银行积极“让利” 诚意不言自明

理论上讲,信用融资业务应该是有贷款需求的供应商,凭借政府采购合同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在确认供应商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信用记录良好等信息后为其办理批贷手续。但记者采访发现,在这个“银企唱主角”的平台上,银行显得更为积极、主动。

比较6家与浙江省财政厅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试点金融机构为这项业务的推广而推出的诸多优惠政策,银行的“让利”诚意不言自明。

以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为例,该行确定“政采贷”业务的融资金额最高可达订单总金额的90%,远高于其他产品的授信额度,且利率原则上不高于同期基准利率上浮15%,信誉好的可与基准利率相当,在授信额度与利率这两个核心指标上给出实实在在的优惠。

此外,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呈现的“短、频、急”等特点,该行对内部流程进行了优化,并专门配备和开辟了专职审批人员及放款绿色通道,实打实地践行“3天内审批、3天内放款”的承诺。为提高业务效率,该行还推出了额度内资金循环使用政策,即给予供应商一定授信额度,允许借款人在额度内多次随时提取、随时归还、循环使用资金。

这样一款无需任何抵押、条件具备后6天内便可快速放款的信用融资产品,对中小企业而言确实有“天上掉馅饼”之感。然而即便如此,这款人人叫好的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信用融资产品在现实中依然遭遇“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

市场遇冷 中小企业观念有待转变

“我们也很困惑,这个项目口碑很好,各方都在积极推进,但效果还是不够明显,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这个项目的接受度并不高,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副调研员徐剑锋说。

据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供应链金融部总经理陈黎霞介绍,该行成立的专职推广团队目前主要以电话推广的方式寻找企业客户。一般的流程是,银行通过与省政府采购中心及8家大型招标代理公司的沟通,拿到一段时期内政府采购项目中标供应商名单,然后进行电话沟通、初选,再对有需求、有意向的客户进行信息核实、条件筛选。

然而这种陌生电话拜访方式的成功率并不高。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沈金方向记者证实,他们曾主动与杭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供应商名录中的100家中小企业联络过,但大多企业都持怀疑态度。

陈黎霞表示,中小企业的观念转变,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银行的业务经理们花最多时间做的事情是知识普及型的产品介绍,有苦口婆心之感。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政采贷”业务客户之一——浙江省科学器材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国企改制企业,由于了解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对新产品的认知度比一般的中小企业要多很多。

打造未来产品 效果不争朝夕

尽管市场遇冷,但财政部门力争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快车道的决心没有动摇。8个月来积极为银企搭桥牵线,可谓用心良苦。包括组织省内8家大型招标代理公司召开推介会,联系省中小企业局为项目做推广等。

“我始终强调一点,这是一款未来产品,我们要建的是一项长效机制,效果不争朝夕。从长远来看,我相信我们的坚持是有价值的。”徐剑锋说。

而对于政府采购这块新市场,作为领跑浙江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家主流银行,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坚定地扮演着市场拓荒者的角色。尽管贷款额度小,目前银行的投入与效益难成正比,但他们践行“坚持市值增长,塑造价值银行”的责任银行理念,愿意为培育新市场做前期付出。

徐剑锋表示,中信银行不是最早与省财政厅接洽该项业务的银行,但他们无疑是做得最深入的一家。截至3月15日,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获批的“政采贷”客户共17家,授信金额达9060万元,其中有3家客户实现放款,有2家客户已经成功回款。

陈黎霞则表示“财政部门的付出更让人感动”。据介绍,目前采购合同信息真实性的核实工作等全部由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协助银行来完成。徐剑锋表示,银行在确认订单风险管理时,需要一些信息的辅助,但是考虑到信息的安全性问题,目前采购合同、项目等信息的披露是有限的,政府采购平台能不能对银行开放、信息可以披露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有待论证。

不过徐剑锋同时表示,上述问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只要产品和机制设计本身没有问题,我们对市场有信心。”徐剑锋表示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1.88亿元的总授信及签约合同额,仅是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效,不能证明试点工作的成功或失败。现在一单一单的成功签约、回款,在一次次地增加我们的信心。”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