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话汽车产业发展
看政策如何给力 听代表委员心声----
代表委员共话汽车产业发展
自主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建一:一汽将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核心技术掌控能力,实现轿车开发的全面自主化。
徐建一代表介绍说:“‘十二五’期间,一汽集团将围绕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核心技术掌控能力,利用掌控的资源和成熟品牌,重点发展汽油机的节能环保技术,柴油机的节能环保技术,变速器的节能技术,电动转向轻量化技术等,实现轿车开发的全面自主化,商用车自主研发国际化,使我们的自主乘用车国内领先,商用车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均超过了1800万辆,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生产大国、汽车消费大国,但还不能说是一个汽车强国。徐建一代表认为,我国的汽车产业如何从大向强迈进,实现从大向强的转变,其中就涉及科学发展问题,涉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其中心环节就是自主创新。
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邵奇惠:自主创新不等同于技术创新。
邵奇惠表示,近年来,国家日益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十一五”规划更是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强调,要求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打造具备真正竞争实力的中国产业,众车企也纷纷表示要加大在自主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邵奇惠委员认为,虽然企业都是创新的热情支持者,但他们却忽略了创新的价值衡量问题,用技术创新的概念代替了全面创新。
换言之,虽然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不遗余力,但自主创新并没有被企业当做发展方针去理解,更多只是强调创新的技术领先性,而忽视创新的商业性和应用性,这使得当下的“创新”对企业、对社会都难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邵奇惠说:“创新并不是某个部门或者少数专家和科研人员的任务,而是企业全体人员共有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且,现代创新也不能局限在一个企业内部,而是追求建立涵盖方方面面的创新体系,实现网络化的共同协作。”
衡量企业创新成果,并不是完全看投入了多少研究费用、拥有多少科研人员、开发出多少知识产权,企业能够为自身、为社会提供多少商业价值,这才是标准。没有商业效益的企业,无论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多大力度,投入得越多赔得也越多。(吴敏)
新能源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李进巅:建议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力推LNG汽车。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消耗燃料以两位数比例逐年增长,汽车交通已成为我国成品油的主要消耗领域。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决定了它是确保国家安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大力发展LNG(液化天然气)汽车,是改善能源结构,解决能源危机和汽车排放污染的最佳路径。李进巅从发展LNG汽车对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有利长效节能环保、大幅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我国国际形象等高度,阐述了加快发展LNG汽车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据统计,2010年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占30%,天然气占24%。而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原煤占70%,天然气仅占4%,比世界平均低20个百分点。因此从能源结构发展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来考虑,中国必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行 “少用煤,发展气”的战略。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 天然气比重将达到8.3%。李进巅在建议中认为,使用天然气替代燃油,是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可为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而LNG的使用是加快天然气在汽车中使用的重要途径。
汽车排放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城市公共交通对空气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尾汽排放污染将占空气总量的30%左右,形势十分严峻。李进巅算了一笔账,在公共交通上使用LNG作为清洁能源,与燃油车相比,有害排放物降低约85%左右,综合碳排放降低约95%左右,减排效果显著,是现阶段理想的替代燃料。(吴敏)
校车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建议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青少年交通安全义务教育及配套体系。
建议联动交通管理部门、社区,以及汽车厂商三方,对出于学龄期的青少年开展各种方式的交通安全教育,并将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写进义务教育,使之成为一项基本的教育义务,则可以在源头上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以此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
其中,在中小学普遍开展的应急避险演习科目中,加入“校车逃生”等科目。建议学校制定阶段性交通安全教学方案,根据各年龄段展开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交通教育工作。比如,将校车行进中遇到火灾、车祸等突发事件时如何正确逃生及避险的知识进行推广,在有校车的学校进行普及。
作为汽车制造商的长城汽车总裁将视角从造车本身,延伸到青少年的交通安全上来,并从各个相关方的角度提出改进意见,将汽车社会责任的外延无限延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青少年交通安全的和谐景象,令人向往。(徐丽红)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