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焕新 数智发展“升温”
政务服务焕新 数智发展“升温”
——2024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成果亮眼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不仅晒出了2024年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更勾勒出2025年信息化发展的清晰路径。
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以前有投诉质疑事项需要(当事人)亲自去现场递交或邮寄材料,现在只需要在‘爱山东’上点一点,就能受理,App直接上传资料即可,这让我们对山东政府采购的营商环境更有信心了!”山东合硕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秦旭虹的感叹,道出了2024年政务服务的显著变化。这一年,国务院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连发两批重点事项清单,包括11项经营主体“一件事”和10项个人“一件事”。浙江“浙里办”、上海“随申办”、山东“爱山东”等地方平台纷纷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通过流程“瘦身”、材料“减负”,让“一份材料、一次提交、一站服务”变成现实。
人工智能更是成了政务服务的“智慧大脑”。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利用大模型开发政务咨询、业务办理、智能客服等应用场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党政机关“数字转身”
2024年,党政机关的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上线启用,实现代表议案建议全环节线上协同处理;各地“数字人大”还开发了智能立法、预算审查等场景,助力人大代表积极履职行权。“数字政协”则为委员履职搭起“云平台”,网络议政、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凝聚共识的渠道更宽广。
在正风反腐一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平台和办案大数据分析系统,让监督执纪执法更精准高效;司法领域,最高人民法院“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全国检察机关覆盖3600余个各级检察院的“一张网”和680余个法律监督数据模型,为公平正义加上“数智保险栓”。
数智治理“织密网”
从基层治理到生态保护,数智化正让社会运行更“聪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云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超70%地级市有了政务云平台,为“整体智治”打下坚实基础。其中,重庆市推进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基层治理状况实现“一屏掌控”、基层治理任务实现“一键智达”、基层治理手段实现“看图作战”。
数智化也在持续赋能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督,国家统计局用大数据让价格统计更精准,国家税务总局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并上线运行。公共安全装上“智慧盾牌”,应急管理部推动大模型与监测预警等关键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应用,高风险区提前预置无人机通信平台、天通卫星电话让通信“不断线”;智慧海事平台实现船舶“一程式”高效进港和水上风险早预警。
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水平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45个治理专题“一图统揽”,污染防治更精准;数字孪生水利、自然资源“一张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让山水林田湖草沙和城市更宜居。
2025年“数字蓝图”绘就
展望2025年,信息化发展的“任务清单”干货满满。核心技术要“硬起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将加快攻关,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生态建设迎来发展东风;数字产业领域,智能终端、6G等未来产业加速培育。
信息基础设施要“密起来”:5G-A规模部署、6G研发加速,“东数西算”工程将推动公共算力互联互通,卫星互联网、北斗应用惠及更多领域。
“数字红利”将更普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让优质服务“触手可及”,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民享便利。
数智化持续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添动力,提效能:要深化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从“能用”到“好用”再到“爱用”,2024年的信息化成果让生活更便捷;2025年的“数字蓝图”正铺展开来,未来,数智化将继续为美好生活添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短评
激活政采的数智“杠杆力”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在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推进的当下,2024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成效显著:电子政务效能持续跃升,党政机关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智化治理实现全面落地。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政府采购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正成为撬动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在推动技术落地、培育产业生态、锚定惠民导向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更将释放出愈发重要的价值。
政府采购是技术创新的“孵化器”,为关键领域信息化突破保驾护航。2025年信息化发展将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6G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而这些核心技术的成熟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打磨。政府采购可通过合作创新采购等方式,为国产大模型、工业软件等“卡脖子”技术提供市场空间。通过政府采购率先规模化应用,既解决政务服务效率问题,又帮助企业迭代技术、完善生态,推动技术创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政府采购需充当生态培育的“催化剂”,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产业体系。《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生态建设,支持开源社区发展。政府采购在选择供应商时,不应只看单一产品价格,更要关注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协同能力和生态构建潜力。同时,对开源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的采购倾斜,能为产业生态注入活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政府采购更要做好惠民导向的“导航仪”,让信息化成果真正惠及全民。2024年“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落地、各地政务服务平台优化,核心目标是为企业和群众减负增效。政府采购在信息化项目中必须坚守“为民惠民”初心,将服务体验、民生效益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无论是基层治理“一屏掌控”系统的采购,还是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都可以考虑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便利度、满意度纳入履约验收标准,坚决杜绝“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通过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推动信息化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让“一网通办”等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此外,政府采购还需成为规范发展的“监督员”,保障信息化建设提质增效。在政务云平台等大型项目采购中,应强化全流程监管,建立数据安全、绩效评估等刚性约束,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信息化发展是系统工程,政府采购则是其中的关键杠杆。以政府采购为抓手,精准对接技术创新需求、生态培育目标和惠民服务导向,必能为2025年信息化发展注入更强动力,让数字红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惠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