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腐小炒菜
【人间烟火】
大豆腐小炒菜
■ 董秋丽
街上新开了一家店。老实说,我是被店名吸引过去的。
我见过很多店名,有以人名命名的,有以品牌命名的,还有玩谐音梗的。可“大豆腐小炒菜”这样直白又随性的名字,倒真是头一回见。
一进店里,立马就感受到一种温馨宁静之意。店不算太大,但干净利索。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空间运用合理,巨大的落地窗被擦得锃亮。鎏金般的日光流淌下来,将窗台那排绿萝的叶片映得油亮,仿佛每一片都缀着细碎的金箔。坐在厅堂里,还可以看见轰隆的操作间里,炒菜师傅忙得热火朝天,腾起的火苗映红了他们的脸庞。
在这里,我竟寻到了一种诗意,心中顿觉美好。
店家老张约莫四十岁,看起来很老实本分的样子。闲聊中得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为生。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种地不像过去那么繁琐,他就想着做点生意。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家里弄了大棚,搞绿色种植。店里的菜都是自家种的,不施农药,新鲜水灵,加上分量足、价格实诚,来吃饭的客人络绎不绝,人人都夸他厚道。我笑着说:“你这菜价可真良心。”他搓了搓手,憨憨一笑:“做生意嘛,差不多就行。”
至于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店名,老张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我们老家的水质好,做出来的包浆豆腐好吃。成包的豆腐可以直接端上桌,就叫‘大豆腐’。至于‘小炒菜’嘛,是因为我们主要做家常菜。我没啥文化,不会起名字,就想着怎么直白怎么来。”
后来,我常到他店里吃饭。有时,只有厨房大师傅和看店的小妹在忙碌着。一问才知,农忙的时候,老张还要去忙活地里的事情。他们说,不管到什么时候,土地都是村里人赖以生存和延续希望的命根子,不能荒着不管。
有一回,我上班路过时,看见老张坐在店门口的矮凳上,捧着一本书看得入神。这场景其实令我十分诧异,要知道,现在看书的人已经不多了,尤其既要忙活家里地里,还是照顾店里的老张。
他抬头见是我,合上书笑了笑说:“小时候家里穷,没念几年书就辍学了。可我心里一直羡慕那些有学问的人,现在再忙,也得抽空看两眼。”
我望着他粗糙的手指小心地摩挲着书页,忽然觉得,这个在烟火气里读书的庄稼人,比任何华丽的店名都更让人记得住。
(作者单位:河北省兴隆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