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游洛阳

游洛阳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5-04-24 19:38:27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文化中国行】

游洛阳

■ 纪方亮

来洛阳时,春雨绵绵,灰暗的天空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沉静。在这样的天气下,我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

朦胧天色中,石窟群宛如一幅被时光浸染的千年古卷,带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我从伊河西岸的龙门山开始,缓缓欣赏崖壁上的石刻。这些石窟开凿于佛教盛行的北魏,大规模营造于隋唐,历经千年风雨仍气势恢宏。

一尊尊佛像,一座座洞窟,令人目不暇接。唐代以丰腴为美,石刻人物多面部饱满,体态雍容。其中,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尤为引人注目,佛像通体高近20米。当攀登完最后一级石阶,这尊高达二十米的巨佛突然闯入视野: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庄严肃穆,令人心生震撼。传闻此佛像是女皇武则天施脂粉钱两万贯所建,面目仿照她的容颜。

石像没有温度,我却感受到石刻人物微笑中不可思议的温暖。石刻没有颜色,却能让人在斑驳的痕迹中感受当年盛世的华彩。石刻之精美,无法用艺术的角度来诠释,唯有亲临现场,才能真正领会什么叫“大象无形”“大美不言”。

我是幸福的,在春暖花开之时,与龙门石窟相会在伊河两岸,梦回千年。

白马寺,与龙门石窟一样,坐落在洛阳的市郊。这座千年古刹,建于东汉,是中国第一座官办寺庙,据说是风水大师千挑万选之地,佛光普照,灵气汇聚。其命运与帝都洛阳休戚与共,飞檐斗拱在晨钟暮鼓中沐浴过盛世的荣光,也在兵荒马乱中承受过战火之灾。如今漫步寺中,我们只能依稀辨认出汉时的台、井,而其他建筑多为近代原址重修。尽管如此,它依然散发着古老而庄严的气息。

站在白马寺前,望着那两匹石雕马,耳边仿佛响起鸾铃声。汉朝使臣与两位印度高僧,历经千山万水,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一路向东至洛阳。古代之路,山高水长,他们走了几年,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相信,他们只为心中的佛法,只为普渡东方众生。

进得山门,迎面为天王殿,殿两侧依旧为左钟右鼓。高高的钟楼,题一匾额,“马寺钟声”。中轴线上,依次为大佛殿、观音殿、大雄殿、接引殿。寺内义工称,五个大殿需请五炷香,相比那些过分逐利的寺院,这里可是真真正正的香火钱。依次燃起檀香,不求别的,但求人人平安,户户幸福。

寺院内古木参天,鸟啼清脆。僧人在院中行走,谦逊而平和。寺中游览时正值午后,淅沥的春雨停了,太阳冲破层层乌云,将阳光洒向了这个古朴的寺院。雨后的白马寺,游人不多,却香火正旺。喜欢这里的安静祥和,喜欢这里的古朴素雅。

出寺向东,又有一代名相狄仁杰墓及齐云塔院。狄公终日与白马寺相伴,不枉其一世英名。齐云塔院,得名齐云古塔,内有亭台楼榭,为一处比丘尼修行场所。

普天之下,唤作白马寺的寺院众多,唯洛阳白马寺后,其他寺院方得其名。白马驮经,立寺铭记此功,九州之地佛教得以盛行。

洛阳,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这座古城将十三朝的风烟都沉淀在青砖黛瓦之间,让每个到访者都能在斑驳的碑刻里读懂华夏文明的厚重,在残存的遗迹中感受历史长河的奔涌。当暮色降临,华灯初上,古老的洛阳城又焕发出新的光彩,以包容的胸怀续写着中华文化新的篇章。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32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