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棋局
【历史云烟】
荒年棋局
■ 余娟
淳祐元年夏,西湖的莲叶蔫垂,钱塘江潮水裹着咸腥味扑进杭州城。61岁的范仲淹站在州衙门楼上,看着饥民们在朱雀巷游荡,背影佝偻如虾米。晨露未晞时,米缸见底的人家将蒲席铺在衙门前,青石板上晕开了片片水迹——那是老妪们哭干的泪。
“升米价至百八十文。”范仲淹在告示上落下惊雷一笔。师爷的砚台险些打翻,墨汁在宣纸上洇出乌云:“明公!市面已涨到百二十文,这是要逼百姓……”
“米贵伤民,米贱伤商。”范仲淹的指甲敲在案头,发出金石之音。他望着粮商们仓廪,仿佛看见棋盘上的黑子白子。当粮价告示贴遍城隍庙的照壁,运河上漕船骤然密集如雁阵。米商们弹冠相庆,却不知自己成了棋局中的过河卒。
三日后卯时,衙门铜锣震碎晨雾。范仲淹亲率衙役开仓放粮,白花花的大米在饥民手中流淌成河。粮商们望着粮仓前绵延不见首尾的队伍,冷汗浸透绸衫。退回外埠的粮食要赔上三倍脚力钱,继续囤着又怕官府再出狠招。日头偏西时,米市突然炸开锅——粮商们举着降价木牌,米价如断线纸鸢直坠。
“以工代赈”的告示与米价告示同日张贴。范仲淹令人在望仙桥畔搭起竹棚,灾民们扛着夯土杵排队报名,队伍长得惊飞了灵隐寺的晨钟。他特意命人在断桥边竖起木牌:修缮府衙每日五十文,重修净慈寺每日四十文。老工匠望着木牌冷笑:“范公这是拿灾民当棋子耍?”
话音未落,范仲淹已坐在灵隐寺方丈室。檀香袅袅中,他指着山门外排队的饥民:“大师可愿用三斗米换十丈佛龛?”住持拨动念珠的手突然停住。次日黄昏,雷峰塔下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灾民们攥着铜钱往家赶时,西湖的菱角已重新支起青帐。
最妙的是重九那日的龙舟会。范仲淹说动南北商帮各出十艘画舫,丝绸商捐彩绸,茶商供龙井,酒商抬来整坛女儿红。饿了几个月的百姓突然有了营生——扛龙舟的得五十文,掌舵的得八十文,连在断桥边卖藕粉的老妪都多备了十碗料。那日西湖上人声鼎沸,画舫过处,饥民们追着撒落的铜钱,笑声惊起成群的鹭鸟。
当第一缕秋风吹散暑气,杭州城的米缸重新盈满,瓦匠们修缮的衙署焕然一新,灵隐寺的五百罗汉也披上了金箔袈裟。范仲淹站在西湖边,看着漕船载着丝绸茶叶缓缓北去。他解下腰间的铜符,轻轻放在柳树下。这局棋,终究是让满城百姓都成了赢家。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