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禾垛
【乡趣】
柴禾垛
■ 贾雄伟
上世纪80年代,辽西的冬天冷得让人害怕。吐一口气凝一阵雾结一层霜,出门军用棉帽捂着,毡底条绒棉鞋箍着,彻骨的寒风吹得脸蛋子通红,脚板发麻,骨头发乍,鼻子要被削尖……
然而,再冷的天也挡不住孩子们向外的脚步。我们在垄沟上摔跤、撞拐、跳毛驴、打瓦口袋、打人牌、迈大步、拔橛子、砸老爷……手不离玩具,脚不离大地,胳膊与腿亲密接触,气息与气息无隙交融。乡下的孩子老实且皮实,多冷的天都快活,多苦的日子都能养活。
冬天里,我最爱钻的地方是柴禾垛。柴禾垛或堆在围墙外,或堆在开阔田野上的自家地中间。我家墙外每年秋后都被一摞摞的高粱秸、玉米秸所包围,树秸竖着垛,倚着院墙里三层、外三层,坚固而魁伟。捉迷藏时,我不敢爬墙往树秸垛上滚,怕被锋利的秸秆扎到。于是便顺着两捆树秸之间的空隙往里耸动身子,将头发埋在枝叶里面,将身体掩藏在秸秆中,不一会儿,火样的温暖就漾遍全身,让人感觉柴禾垛比邻居家的炕还舒适、更热乎……
钻柴禾垛别让妈妈看见。满头的柴禾叶儿,满脸的尘和灰,爱体面的妈妈会把我从散开的玉米捆里揪出来,大骂我不知脏净、不懂冷热。我一脸恐惧,承认柴禾垛也是猫和狗的常居地,是部分病菌滋生的地方。可我也会保证选择位置隐蔽、秸秆光滑的柴禾垛去钻,用帽子遮住头颅,不让麦芒扎到眼睛。
我还爱和同伴一起去钻柴禾垛。我们会跑去开阔的大田野上,从一堆小山般的玉米秸的左侧进入,然后又灵巧地从它的右侧走出。田野上的柴禾垛也是由一捆一捆的高粱或玉米秸相互支撑着搭起,大概有两米高、直径五米宽。柴禾垛被围成圆形,中间高,四周低,每两捆高粱秸玉米秸呈人字形搭建,在田野中屹立,在风中不倒。柴禾垛主体中空,钻进去空间更大,可以尽情地躲卧站坐,吸天地精华日月灵气,自由而浪漫,潇洒而任性。野外的柴禾垛因多而选择自由,因大而休憩舒适,我们乐此不疲地天天在里面仰、倚、靠,放肆地大笑,笑声震得秸叶沙沙响。
田野的柴禾垛里不凉,不湿,不潮,不挤,是天然的第二老家。猫狗都恋家思归,不会在此处久待,唯有顽皮的孩子,欲做无拘束的流浪汉,体验孤单的温暖和羁旅的惬意,在柴禾垛里横躺竖卧,守成一个家,圆出一个梦。
一片田野会有几十处柴禾垛分布,像安静的处子,又像温柔的城堡。在柴禾垛里穿行,就是对大地最深情的亲吻和触摸,不瞻前顾后,不在乎利害。长大后,我在路上骑行时,依然会看到柴禾垛,偶尔鸽子飞过,偶尔喜鹊伫立,偶尔羊儿啃噬茎叶,却鲜有孩童出没来掀动拔节的页码、光阴的故事……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