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采新闻联播电子报 >> 回眸2024 往昔已展千重锦

回眸2024 往昔已展千重锦

栏目: 全国政采新闻联播,电子报 时间:2025-01-09 21:02:32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编者按:

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成效明显,亮点纷呈。为充分展现全国各市县政府采购工作取得的成绩,本版今天梳理出几大关键词进行盘点,敬请关注。

回眸2024  往昔已展千重锦

■ 本报记者 郑杨

支持中小企业

政府采购连着企业与政府,是引导中小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带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2024年,全国各地通过提高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提高价格评审优惠力度、积极推广“政采贷”等方式,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江西省九江市、河南省义马市、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免除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在减免保证金的基础上,安徽省滁州市常态化开展保证金的清理工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为确保市场主体“进得来”,安徽省芜湖市、陕西省汉中市、湖北省赤壁市等地持续推行供应商资格审查信用承诺制,缓解企业发展压力,激发企业发展潜力。

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既要“雪中送炭”,也要“添砖加瓦”。山东省菏泽市、河南省鹤壁市、江西省庐山市、河北省秦皇岛市等地,均提高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预留份额比例,通过整体预留、部分预留、分包预留等形式,对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菏泽市、庐山市对超过20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预留份额由4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5%以上,庐山市还将预留给小微企业的由70%提升至75%。为让中小企业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甘肃省张掖市、山西省忻州市、河南省鹤壁市、安徽省阜阳市、海南省海口市等提高对中小企业价格扣除优惠比例,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中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甘肃省兰州新区还将价格扣除优惠货物和服务项目由6%—10%提高至15%—20%。

惠企便民,才能“贷”动企业发展。江西省南昌市政府采购项目通过电子卖场的合作银行惠及供应商27家;甘肃省兰州市通过建立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与履约保函平台,实现与兰州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合作;四川省绵阳市则不断优化政府采购电子化系统的功能开发,为政府采购中标(成交)供应商融资搭建专属通道,实现了“政采贷”的线上融资;安徽省滁州市全面推行电子保函业务,搭建银企对接桥梁,采用“财政+交易+采购人+招标代理+银行+供应商”六大主体联动模式,精准对接中标企业开展“政采贷”业务。

信用管理

2024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政府采购领域 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提到,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

去年,多地积极探索政府采购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了信用记录和公开机制。江西省南昌市,湖北省咸宁市、黄冈市、安陆市等地依托省政府采购电子交易数据汇聚平台开发了政府采购“四方评价”系统,用诚信评价倒逼政府采购领域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此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实施“三维立体”全面归集,强化政府采购信用信息大数据支撑。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公共信用+市场信用+交易信用”三个维度,将碎片化的信用信息串成线、连成面、织成网,打造政府采购信用公共查询“一站式”信息池,确保各方当事人信用信息的随用随取。

具体到供应商主体上,广东省珠海市构建起了政府采购信用分级管理评审的新模式。通过实行“供应商诚信分级管理”,对供应商在参与政府采购时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信用扣分处理,并创新开展云平台信用分级管理评审,依托“互联网+云平台+政府采购”,将供应商上一年度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诚信记录得分运用到政府采购评审活动中,有效引导供应商树立“守信践诺、行业自律、公平竞争”的意识,强化对供应商的信用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维护政采市场秩序。

对于评审专家方面,江苏省常州市建立了“一标一评”机制,项目评审结束后,对评审专家是否按时参与评审、是否服从现场管理等履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辽宁省沈阳市则更进一步,以信用管理为基础,充分利用大数据监管手段,联合市纪委共同对评审专家进行了起底清理,通过“评审专家身份合规性审查”数据模型,对沈阳市评审区域内专家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应用于信用评价。

同时,各地还推出了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主体通过整改和提升信用等级,重新获得参与政府采购的资格,形成良性循环的信用管理生态。2024年,湖北省赤壁市、浙江省义乌市、江西省南昌市等地积极践行“承诺即修复”管理机制,实现信用修复“承诺即办”“一网办理、一次办成”。从落实情况来看,江西省上饶市、江苏省常州市等地根据《信用修复“一件事”实施方案》,从制度上把信用修复措施进行规范,推动信用修复从“被动受理”到“提前告知”,从“分散提交、重复申请”到“一网通办、数据共享”,提高失信主体信用修复主动性。湖北省鄂州市还加强“部门联合同步修复”,对企业修复申请进行同步受理、同步修复,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同一处罚信息两处申请、重复修复的难题。

数智升级

开启“掌上”改革是去年各地数智升级的最大亮点。河南省濮阳市以“政采+云端”为突破口,不断优化电子化交易平台,通过“濮阳交易”小程序,实现了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向“掌上办”“智慧办”的转变,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便利度、体验感、满意度;江西省九江市创新开发了“九江政采通”微信小程序,让用户只需通过手机微信,动动手指便可享受24小时采购项目信息“随时查”、业务流程“线上问”的模式;安徽省合肥市则利用“皖事通”等基础政务平台,创新移动应用,打造一站式公共资源交易掌上平台“合心易”APP,实现数字证书“秒办理”,市场主体可通过APP内置的“证书管理”和“印章管理”功能,“秒级”实现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申请办理;山东省济宁市还做到”贴心”服务,开发了“政府采购掌上百科”微信小程序,把现行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条目化、索引化,采购当事人可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小程序,了解熟悉采购政策、采购程序和操作规范等,快速提高了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的业务素养和操作技能水平。

当前,监管全流程电子化、业务办理“一网通办”已蔚然成风。数智化浪潮奔涌前行,2024年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Chat GPT等数字化技术的革新与赋能,政府采购监管也在加速推进数字化改革。

山东省济宁市在已有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数字见证平台功能,将交易系统、监控设施、智能门禁、在线对讲等软硬件设施数据深入融合,对人员进出情况、专家抽取过程实时在线监督,实现了评审专家与各方交易主体“零接触”,做到交易有迹可循、全程可追溯。

河南省信阳市另辟蹊径,以“重数据、强应用”为思路,充分运用政府采购大数据信息,跟踪监管政府采购项目的进展程度,建立绿色支付通道,对研判后进入绿色通道的政府采购项目优先保障支付,确保单位发起支付申请后,一个工作日支付到账,做到即申即办。通过数字化技术让采购流程更规范、监管更全面、服务更便捷。湖北省监利市还自主开发了“监利市政府采购信息提示系统”,并建立信用信息互联机制,将湖北省数据汇聚平台监管系统与自建系统相结合,通过技术赋能强化对各方主体政府采购行为的智能监管。

广东省深圳市则建设了政府采购监管平台,设立了包括数据概览、监管预警、日常监管、主体库、大数据分析、信用监督、分类评价和法规制度库的8大功能模块。同时,设置了三级监管规则,实现了政府采购从采购预算、意向公开、计划备案、信息发布到合同签订、资金支付的全流程智能监管。

远程异地评标

去年以来,多地常态化推进远程异地评标,促使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实现“量质”双提升。

福建省泉州市、湖北省黄冈市、江苏省昆山市、陕西省铜川市等地去年完成了首次远程异地评审工作,让不同地域的评审专家通过在线评标系统开展评标,评标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可查可溯。

河北省承德市、山东省烟台市、安徽省庐江县等地还聚焦事中监管,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双盲”评审。一方面升级评标系统,实现评审过程中商务标明标评审、技术标暗标评审功能。另一方面,全面改造评标场地,确保评标委员会成员间物理隔离、互不见面、评审全过程变声遮脸交流,切实降低评审专家被“围猎”的风险,打造评审专家独立评审环境。

同时,不少地区还升级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优化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框架。广东省湛江市充分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对标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对标国内第一方阵,建成广东省首个“1+X”远程异地评审套件系统,全面涵盖远程评审所需的专家身份验证和电子签名、音视频处理保存、远程视频会议、远程见证监督,通过数智赋能,强化平台支撑,确保远程异地评审项目常态化开展和监管到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则进一步“加码升级”,依托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推动政府采购“1+N”升级为“3+N”(贵港市本级、所辖桂平市和平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作为主场+跨省或市作为副场)的多点分散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推动跨省跨市信息、场所、专家资源共享共用,提升评标效率。

在远程异地评审常态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还通过协调联动,引进了智慧独立评审舱,扩大远程异地评标的区域覆盖范围,拓展区域合作“朋友圈”,推动区域评审专家资源共享共用。

乡村振兴

政府采购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各地多点开花,辐射带动,全国呈现出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各地财政根据实际,在预留采购份额填报工作中强化落实,纷纷发文提高本地预算单位采购份额预留比例,加大对脱贫地区的支持力度。湖南省永州市、甘肃省张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陕西省西安市等地明确按不低于15%的比例确定农副产品采购需求和帮扶的预留份额;山东济宁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则要求预留采购份额不得低于年度食堂食材采购总额的20%;四川广元市等地要求预留比例甚至达到了年度食堂食材采购总额的30%。

为促进“扶农助农”更进一步,各地还立足特色,搭台赋能,不断探索出电子卖场销售新样板。在广东省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乡村振兴馆——汕尾馆,以政府采购为驱动,以消费帮扶为抓手,不断升级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湖北省恩施州则通过深度直播方式推介当地农副产品,在着力创培特色优势产业中助农增收,将最具恩施特色的农产品带到农产品直播专场,开启不间断直播。

不少地区还在强化监管上下功夫,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去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各级财政部门协同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等部门,引导预算单位充分挖掘需求潜力,加大倾斜力度,积极采购本省山区海岛“26+6”县农副产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河北省承德市、新疆喀什等地还实施精准督导,指导各预算单位制定分月采购计划,健全完善采购农副产品工作台账,对未完成计划进度的预算单位进行及时提醒。同时,把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纳入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财政管理绩效考核中,保障政策落地落实;为确保完成任务,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市密云区、 黑龙江省绥化市等地通过政策培训、业务交流等线下线上的方式,加大宣传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相关政策力度,加快执行进度,确保完成年度采购任务。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05期第2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