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严字当头根治操纵市场 始终坚持"零容忍"

严字当头根治操纵市场 始终坚持"零容忍"

栏目: 时政要闻 时间:2025-01-02 10:30:16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严字当头根治操纵市场 始终坚持"零容忍"

经济日报

近日,某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以及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二人分别处以1.09亿元、200万元罚款。此前,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证监会对两人立案。

通过人为操控扭曲股票价格,引发股价暴涨暴跌,误导投资者交易决策,获利离场后留下“一地鸡毛”,操纵市场的实质就是欺骗。如此行为,严重扰乱市场定价体系,破坏正常交易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站到了全体股民的对立面,必须严惩重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其关键一点就是要严肃查处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震慑警示,促进公平高效,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对于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零容忍”,在行动上更是屡见真章。2024年以来,证券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查办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大幅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证监会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类案件共作出处罚45件,同比增长约10%,处罚责任主体85人(家)次,同比增长约37%,罚没金额约23亿余元,同比增长约9%。

严打之下,操纵市场行为仍时有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益驱动。虽然近年来对于操纵市场行为的罚没金额屡创新高,惩治力度逐步加大,但面对倒腾一只股票就可能实现几个“小目标”的丰厚获利诱惑,依旧有人抱有侥幸心理,选择铤而走险。同时,借助新模式、新技术,操纵市场手段花样翻新,操纵市场行为日益隐蔽,较难被精准监测,部分人频频伸出违法违规的手,换着花样想绕开监管的“眼睛”,试图在股市大捞一笔。

沉疴还需猛药治,根治操纵市场行为,必须对症下药,要进一步提高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成本。如果仅仅一纸罚单了事,不仅不会让操纵市场者肉疼,反而有损执法的严肃性。未来还需加强对股价操纵的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大幅提升违法成本,形成更强的监管约束力。尤其是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关键少数”违背忠实义务,利用身份职位优势偷看底牌,囤积股票、对倒拉抬、抢先交易的恶劣行为,应依法让其付出行政、刑事和民事多重代价。监管长出“牙齿”,违法违规者才会心生敬畏。

覆盖面广、手段隐蔽、涉案金额大,这些因素使得打击操纵市场行为不能仅靠某一部门的单打独斗,还需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市场监管、通信管理、金融监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数据联通共享、强化重点领域治理、畅通惩治行刑衔接,同时要用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手段,精准锁定股价操纵的资金链、信息流,加强对交易的全过程监管,“拔出萝卜带出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片,让敢于以身试法者现原形、受教训、长记性。

得益于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呵护和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当前A股走势趋稳。乐观预期的持续积累,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容不得操纵市场者的破坏。唯有严字当头,对践踏监管红线的违法违规者惩一儆百,方能加快建设一个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

(作者:李华林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 经济日报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