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条款负偏离如何避免
【实务探讨】
商务条款负偏离如何避免
■ 黄小洁
某单位智慧教室改造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中标人驻场1年”的商务条款要求。然而,这一条款在招标文件中既未被列为实质性要求,也未被列为重要条款。评审结束后,采购人愕然发现,中标人在其投标文件中仅承诺驻场1周,与招标文件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
面对这种情况,采购人希望能够重新组织评审,以纠正这一偏差。然而,根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关于重新评审的相关规定,重新评审的启动条件仅限于分值汇总计算错误,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客观评审因素评分不一致,经评标委员会认定评分畸高、畸低等情形。由于中标人的做法并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采购人最终只能无奈地确认了采购结果。
探究商务条款负偏离的原因
上述案例并非个例,在政府采购实践中,类似的商务条款负偏离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深入探究这一问题的根源,笔者咨询了多家采购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及评审专家,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商务条款负偏离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购文件对商务条款描述不够清晰、明确。这是导致商务条款负偏离最常见的原因。如果在采购文件中的商务条款描述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规定或存在歧义,就容易给投标人留下钻空子的机会。投标人可能会利用这些模糊之处,提供低于采购需求的商务条件,以降低自身成本,提高竞争力。
二是评标办法对商务条款负偏离缺乏具体的评审标准。即使采购文件对商务条款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果在评标办法中没有设置相应的评审标准,例如,如何对不同程度的负偏离进行量化评分或扣分,评审专家就难以对商务条款负偏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这会导致评审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甚至可能滋生腐败。
此外,调查还显示,部分评审专家对商务条款负偏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可能导致类似的问题发生。一些评审专家可能更关注价格因素,而忽视了商务条款的重要性,这可能是由于评审专家缺乏专业的采购知识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多措并举 防范商务条款负偏离
为了有效防范商务条款负偏离,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采购文件中明确说明商务条款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允许负偏离。清晰的采购文件是避免争议和误解的关键。采购人需要在采购文件中明确指出哪些商务条款是重要的,以及是否允许负偏离。如果允许负偏离,则需要规定允许的范围和程度,并明确相应的评审标准。
二是在评标办法中设置专门针对商务条款负偏离的评审标准,并明确扣分规则。明确的评审标准可以确保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和可操作性。例如,可以根据负偏离的程度设置不同的扣分等级,或者采用其他量化评估方法。
三是加强对评审专家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商务条款负偏离的风险,并能准确运用评审标准。评审专家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评审结果至关重要。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评审专家对商务条款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评审标准,避免因为对商务条款负偏离的风险认识不足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是谨慎使用实质性条款。将关键商务条款设置为实质性条款,意味着投标人必须完全满足这些条款的要求,否则其投标将被视为无效。这是一种更严格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对某些商务条款有非常严格要求的采购项目。但是,设置过多的实质性条款可能会限制竞争,因此需要谨慎使用。对于“驻场”这类条款,笔者建议明确具体的考核方式和验收标准,并将其与付款条款挂钩,以保障采购人的利益。
总之,商务条款负偏离不仅影响采购结果,而且也损害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只有通过规范采购流程,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督管理,才能有效防范商务条款负偏离,保障政府采购质效。笔者认为,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必须重视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保障公共利益。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