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小镇风雪入梦来

小镇风雪入梦来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4-12-05 22:42:39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记忆】

小镇风雪入梦来

■ 龙玉纯

寒流在北风的陪伴下如期而至。也许是久未听到如此大的风吼声,我昨夜做梦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北京南口,那风中小镇留给我的点点记忆像风一样迎面而来。

南口的风确实名不虚传。那时,我经常半夜在大风的呼啸声中醒来。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北风每晚怒吼,我八个小时的睡眠有时要被打断两三次。南口的风声很是有些特点,时而像火车的汽笛声,时而像高速公路上汽车飞驶而过的声音,时而像工厂里那机床切钻加工部件发出的噪声,时而像一个刚学乐器的号手吹奏出的极不规则的音律,而更多的时候那声音只能用鬼哭狼嚎来形容……

还在鄂西北工作的时候,我就听北京的朋友说过一首顺口溜:南口的风,昌平的葱……意思是南口以风大而闻名北京,昌平的大葱在京城首屈一指。当时还觉得他们似乎在夸大其词,后来到南口工作生活几年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南口为什么是首都的风口。一年四季,除了夏天有风的日子显得少一些外,秋冬春三季没风的日子确实不是很多,而且只要刮风便是啸声四起,气势如牛。

我曾经有个比较幼稚的想法,这里有风的日子多而且风力也不小,为什么不在山坡上装几台风力发电机呢?像电视里的外国海滩上利用海风发电一样。在利用好风能的同时,让一排排公园里的风车一样漂亮的发电机与古老的长城互相呼应,那不又给北京增加了一份景观吗?

有风就有沙,这在北方已经是生活常识。南口风大沙尘也大,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南口的春天,沙尘总是不请自到的常客。从二月底三月初开始乘着呼啸的北风而来造访,一直要到草绿花红的五月才恋恋不舍地挥手向满脸怨意的人们告别。在这段时间内,它总是每隔几天就要显示一下它的威力,高兴时像薄薄的黄纱巾飘荡在难见蓝色的天空,不高兴时脾气暴躁像天漏一般漫天黄沙遮天蔽日……其实不仅仅是每年春天才会有沙尘,秋天甚至冬天南口的沙尘也一样厉害。

南口三面环山,可雾天却难得一见,要想看到宋朝葛长庚在《晓行遇雾》中所描写的“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又如遥”的景色,在这里似乎和到大漠深处要马上看到海市蜃楼一样难,而这在南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当然不是没有雾天,有一年我就有幸碰上过一次,现在还印象特别深。那天恰好我要到重庆出差,八达岭高速公路因大雾被关闭,送我去西客站的小车走在辅道上开着雾灯也是小心翼翼。那天的雾真的有点史无前例,亦如古华在《爬满青藤的木屋》中所描述的: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深,那样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

从电视新闻上得知,前些天北京下了一场大雪。不知为什么,那几年北京好像雪下得很小,听本地人讲,过去“燕山雪花大如席”,后来慢慢地变成了“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也许是老天爷怕我这个南方人感到彻底失望,我到南口工作的第三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可以说是鹅毛大雪,连连绵绵密密麻麻整整下了一个礼拜。那些天我们机关大院里男女老少轮着清扫院里院外马路上的积雪,边扫雪还边打雪仗,大家都有一种久违的快乐。雪越下越大,雪堆越堆越多,最后领导调来了推土机和自卸车,不知推了多少个来回运了多少车次,总算把院子里外那十几座我们堆起来的大雪山送去了需要它的地方。

一转眼离开北京已经十年有余了,今日的南口小镇,冬日的风雪还是那么猛吗?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395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