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浪漫”
【都市记忆】
哈尔滨的“浪漫”
■ 吴与伦
十年前,我那会儿刚大学毕业,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哈尔滨。我是一个南方姑娘,从小就对北方非常向往。二十多年都在南方生活长大,毕业后我终于有机会选择到北方走走、看看了。去的时候是三月份,出了哈尔滨老火车站,外面很冷,零度左右,感受是跟我们南方的冬天差不多。但要知道这时候,南方已经柳树发芽,春暖花开了。哈尔滨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便是萧肃冷清。墨绿色复古工业风的火车站,行人匆匆,人们裹着厚厚的棉服,分别赶往自己的目的地。
我来到这边是因为拿到了一个工作岗位,在一家网站做编辑,地址是在南岗区。在公司附近找了一个房子租下,便开始了我的新生活。我每天早上从小区里出来,都会路过热闹的早市,外面哪怕再冷,都会有许多小摊和早点铺,还有许多商铺在卖时令蔬菜和牛羊肉。我那会早上特别爱吃豆腐脑和油条,咸鲜的味道,劲爽的油条,还有热情招呼的老板娘。她们总是喊我“姑娘”,“姑娘,你今天吃什么?”“姑娘,今天要放辣吗?”“姑娘,下班了啊?”那语气好似就是看着我长大的邻居阿姨,亲切无比。在那生活了一段时间,便感觉哈尔滨人是热情的。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哈尔滨的松花江。穿过中央大街,来到友谊路上,这条路旁边便是松花江。虽然已经是春天了,却还结着一层厚厚的冰,行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我一个南方姑娘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一条结冰的河,甚至走着走着天空还飘起了小雪,斯大林公园处还响起了交响乐。在这氛围之下,我漫步在松花江畔,看着它如一条银色的飘带,坐落在这座城市中央。虽然严寒让我的双手冻得通红,但我仍毅然决然地迈着步伐,一直前行,沉浸于这未曾目睹过的美景之中。路上的行人稀稀落落,我独自品味,仿佛此刻,这座城市特意为我而存在,轻轻地将我拥抱入怀,让我感受到无尽的温暖。
夏天时节,我和同事们下班后会去香坊那边的夜市赶集。作为哈尔滨四大夜市之一,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一到晚上,感觉附近的人都来逛街了。我在夜市里第一次吃大腰子,味道感觉并不奇怪,口感也十分鲜美。这里还有各种章鱼小丸子、烤生蚝之类的,价格都比较实惠。而行人中很多都是附近的大学生,充满着年轻活力的气息。让我想起那会儿自己也是刚毕业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想来真是美好的回忆呀。盛夏,邀上三五好友,看夜晚华灯初上,享受着各种美食,我已经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
来到哈尔滨,不得不提到萧红。我找了个周末的时间,特意去呼兰参观萧红故居。汽车在松花江公路大桥上盘旋,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车子穿过松花江,来到江北,就到了呼兰区。萧红出生在此,成长在此,写出了《呼兰河传》。在萧红故居,我看到了书中“神秘的后花园”,便也感受到了当初她祖父带着她在后花园种菜、种瓜的温馨情景。
这么多年,我再没机会去哈尔滨,但是对它的记忆却不曾淡化。无论是当时去冰雪大世界玩,还是在公交车上看着玻璃上渐渐生起的窗花,或是小胡同中大酱骨的浓香,这些画面与感觉,我经常回味怀念。这座城市安静低调,它的老城区虽然小巧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去大澡堂泡个澡,或者去阿城感受大金王朝女真族的风采,在哈尔滨,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旅行方式。
哈尔滨的冰和雪中有浪漫的气息,哈尔滨人在用心地生活。所以哪怕它冬天如此寒冷,却也受到大家的喜爱,让人们愿意奔赴千里,只为见它一面。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