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实务 >> 理论前沿电子报 >> 人工智能用于采购要避免5个潜在陷阱

人工智能用于采购要避免5个潜在陷阱

栏目: 理论前沿,电子报 时间:2023-09-04 18:53:52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人工智能用于采购要避免5个潜在陷阱

本报讯 据美国全国城市联盟消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部门开始考虑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纳入其采购系统,在给其采购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道德和安全问题。该联盟认为,虽然人工智能有可能彻底改变公共机构的采购模式,但将人工智能用于采购时,要避免以下5个潜在陷阱。

一是对技术的依赖。在采购中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高采购效率并简化采购流程。例如,人工智能可用于编写简单招标的规范或评估投标,从而减少所需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然而,该联盟认为,人工智能产生的信息并不总是准确的。如果相关工作人员过度依赖这项技术,将可能导致采购发生潜在风险。因此,无论人工智能编写的规范有多么准确,仍需要知识渊博的采购人员在发布规范之前进行适当审查与评估。

二是安全问题。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实时数据、相关算法来识别信息技术采购中的潜在漏洞,从而提高采购的安全性。然而,该联盟认为,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并非没有漏洞,而经验丰富的网络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从而引发城市安全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与采购人员合作,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泄露,从而影响城市安全。

三是偏见和歧视。该联盟认为,由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是由具有意识和无意识偏见的不完美的人编程的,它们可能会在采购中延续这种不道德的歧视,从而导致对某些供应商或产品的不公平对待。因此,相关部门的采购人员必须仔细检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信息或系统等,确保所有采购都符合其城市的道德标准。

四是成本超支。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帮助采购人员在市场研究过程中确定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从而节省大量成本。但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成本超支。这是因为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可能会推荐最初看起来更便宜的解决方案,但从长远来看,这一解决方案可能并不具有成本效益。例如,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不考虑某些解决方案具有随着技术进步所需的维护或升级费用。因此,相关部门的采购人员必须仔细评估人工智能的采购建议,确保其符合预算和采购目标。

五是缺乏理解。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日常工具仍然相对较新且在不断发展中。即使是最精通技术的用户,也可能难以解释人工智能算法。鉴于新技术在公共采购领域的采用速度往往较慢,该联盟认为,相关部门的采购人员可能会缺乏有效使用人工智能的理解。这是因为采购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没有时间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因此,该联盟建议,相关部门在将任何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或人工智能生成的文件应用到相关政策、程序中前,应制定和实施全面的培训计划。

(编译/张舒慧)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275期第3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