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总相宜”
——2023年上半年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策盘点综述
■ 本报记者 张炎
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和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非凡。
近几年,财政部在开展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2020年10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在南京、杭州等6个城市开展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在这项工作试点了一年多以后,财政部再次发布相关文件,决定自2022年11月起,将试点城市从6个扩大为48个;2023年3月,《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项目实施指南》。
从6个试点城市到48个,再到纳入政采支持绿色建材政策的项目有了具体遵循,政府采购政策在支持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的道路上逐步走深走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如今已在全国有序推进,2023年时间已过大半,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各地上半年的开展情况。
需求标准体系扩容持续加码
今年3月,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财政部等三部门共推政采支持绿色建材政策扩围。会议明确,下一步要建立贯彻执行需求标准的保障机制,研究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需求标准体系。
事实上,2022年出台的《关于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已经提出各地可结合本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提出优化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以下简称《需求标准》)有关内容的建议,包括调整《需求标准》中已包含的建材产品指标要求,增加未包含的建材产品需求标准,或者细化不同建筑类型如学校、医院等的需求标准等。
近两年,6大试点城市先试先行制定了各具特色的需求标准体系。今年上半年,陕西、江苏、河南、湖北、宁夏等地结合自身特点并借鉴试点城市经验,从省级层面不断对需求标准体系进行扩容完善,越来越多的绿色建材品类被纳入绿色建材目录。
其中,宁夏要求,作为扩围试点城市之一的银川细化需求标准,对第一批试点城市开展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银川市特点和实际需求,优化完善需求标准,作为试点项目的可研编制、设计与审查、政府采购、施工、检测、验收的重要依据。
同样“用脚步丈量实际”,深入调研的还有河南省,省住建厅专门组建了“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课题组”,结合相关城市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经过前期调研,形成了需求标准扩充完善建议,最终将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等6项标准纳入当地需求标准范围。
与此同时,不少地区也在原有基础上开始高标准建立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策体系。
今年1月,湖北省住建厅发布了《湖北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2022年版)》。它包括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三个部分,纳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湖北省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共503项,覆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检测评价、建筑改造、绿色建材等全周期。
作为绿色建筑和建材第一批试点城市,今年上半年湖州市依旧“稳定输出”,制定发布《湖州市绿色建筑评价导则》《湖州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指南》和全国首个地方性标准文件《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技术要求》,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此外,部分地区还探索出了建立标准体系的常态更新机制。比如,淄博建立了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双平台,线下定期召开供需对接会,动态调整绿色建材需求标准体系。湖州打造了相关云服务平台,设计单位、建材厂商等标准应用方可通过云服务平台,上报在使用标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优化建议,财政和住建部门可以及时组织专家进行标准升级和发布。
“云端比武”各显神通
近几年,“互联网+”让政府采购走上快车道,自2020年10月试点开启以来,6大试点城市即开始着手搭建绿色建材采购电子化平台,促进绿色建材线上交易。如今,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试点城市的扩围,对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催生了一股政府采购绿色建材工作“上云端”的浪潮。
省级层面,内蒙古要求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绿色建材特色馆的开发建设工作,公开招标数额以下政府采购小型工程项目推进绿色建材应用,在电子卖场做到“应采尽采”;江苏则把相关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纳入“苏采云”政府采购交易系统,通过采购文件模板和格式文本予以管控。
同时,多地也因地制宜开发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绿色建材采购电子化平台。
绍兴创新开发了绿色建材政府采购云服务——“筑采云”,在供需两端实现精准对接,通过平台数据,快速、精准匹配政府采购工程绿色建材用量需求。平台现有注册供应商达1200余家,上架绿色建材产品846个,累计交易额超30亿元。
在数字化方面,湖州市建立了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发展服务平台,开发绿色建筑节能低碳“码上管”数字化应用场景,集成在线批量集采、在线检测委托受理、在线开评标等特色功能,实现绿色建材集中采购“一次不跑”、绿色产品“一网通看”。
为加强绿色建材供应保障,雄安新区开发上线了大宗建材集采服务平台,制定《雄安新区大宗建材集采服务平台供应商管理细则》,在系统内嵌入《雄安新区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规范供应商管理。目前,平台已实现与多家企业自有交易平台对接,进一步丰富市场供应。截至目前,平台已具有建筑防水等20个建材品类、已获绿色建材评价认证证书的企业达225家。
在试点过程中,数据支撑必不可少。淄博以全省绿色建材采购平台为依托,在强化数据支撑方面,围绕项目主体所需,将试点项目从立项、设计到招投标、验收等全过程在线运行,全面公开数据要素,便于企业实时跟进查询。
绿色建材认证助推建筑品质提升
供给与需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关系。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要综合发力,市场才能形成动态平衡。开展政府采购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除了打通需求侧,供给侧也要跟得上。
2021年,财政部发布《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第三方检测、认证结果采信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试点城市可以参照《指南》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采信第三方检测、认证结果的相关规定,供采购人执行。2022年,财政部又提出绿色建材供应商在供货时应当出具所提供建材产品符合需求标准的证明性文件。绿色建材试点扩围后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绿色建材检测认证的适宜做法。
宁夏根据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分大类、分品种对不同的绿色建材进行应用分析,将所有成本合理、技术成熟、应用市场较广的绿色建材产品纳入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平台,打通建材企业、建筑企业、检测企业、认证企业及用户的信息渠道,为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和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精准信息定位及大数据支撑;江苏则借力科技创新等方式积极支持培育本地绿色建材产业,加快推动绿色建材认证,强化信用评价监管,建立绿色建材目录清单,夯实绿色建材应用基础。
北京市推行建材数据分类标准及编码,对建材产品进行标识。推进绿色建材认证与结果采信,推广使用安全耐久、节能低碳、性能优良的绿色建材,定期发布绿色建材生产信息、市场价格信息与应用情况。
与之相似,黄石出台了《黄石市政府采购绿色建材产品信息登记工作指南(试行)》,对取得绿色建材认证(评价)证书的建材产品、取得对口管理部门相关绿色建材产品认可证明的建材产品等进行信息登记。
作为首批绿色建材试点城市,湖州、绍兴等地对于绿色建材检测认证政策则先行一步:将绿色建材认证与奖励制度挂钩,助力建材生产企业主动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湖州建立了绿色建材生产企业、使用绿色建材试点建筑项目信用评价和信用承诺机制,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守信践诺、评价等级为优秀的企业、项目,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支持,48家建材企业产品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71家绿色建材企业实现入库;绍兴则明确对获得“中国绿色建材产品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认证证书”的建材生产企业,分别补贴15万元、10万元、5万元,为绿色建材企业构建“宣贯—培训—检测—认证—补贴”一条龙服务体系。
总之,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各省出台的政策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与当地经济发展与实际情况相宜。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